春風輕拂,柳眼初醒
4月4日20時49分
我們將迎來
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五個節氣——清明
一個充滿詩意的名字
承載著對先人的緬懷與對自然的熱愛
陽光明媚,萬物復蘇
一切都顯得那么生機勃勃
節氣習俗
祭掃與緬懷
清明節重要的習俗是祭掃墓地,人們會攜帶酒食、紙錢等物品前往墓地,祭拜祖先,表達對先人的懷念和敬仰。這一習俗源于古代的寒食節,后與清明節氣融合。如今,隨著環保意識的增強,鮮花祭掃、網絡“云祭掃”等綠色祭掃方式逐漸成為主流。
踏青與游樂
清明時節,陽光明媚,草木萌動,正是踏青的好時節。人們會在掃墓之余,與家人朋友一起到郊外游玩,享受大自然的美好。此外,放風箏、蕩秋千、蹴鞠等傳統活動也在清明節期間廣泛開展。放風箏寓意著把晦氣、煩惱等一并帶走,帶來好運與希望。
飲食文化
清明節的飲食習俗因地而異。南方地區有吃青團的習俗,青團以艾草汁和糯米粉制成,餡料多樣,象征著春天的氣息。北方則有吃春餅、炸馓子等傳統美食。
清明三候
一候桐始華
清明時節,氣溫升高,桐樹開始萌芽開花。桐花的綻放標志著春天的深入,為大地增添了生機。
二候田鼠化為鴽
此時,田鼠開始活動和繁殖,鵪鶉之類的小鳥也變得肥壯。這一候反映了自然界生物的活躍與繁衍。
三候虹始見
隨著天氣轉暖,雨后的天空中開始出現彩虹。彩虹的出現不僅為清明節增添了浪漫色彩,也象征著大自然的和諧與美好。
清明
是慎終追遠的沉思
亦是萬物生長的歡歌
在這個“氣清景明”的時節
讓我們既緬懷逝者
亦珍惜當下
于自然更迭中感悟生命的力量
參考資料:
1.“中國氣象局”公眾號.二十四節氣話清明:“清明節”與清明節氣
2.“人民網”公眾號.今日清明
3.“人民出版社讀書會”公眾號.清明: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制作:北京市科協融媒體中心記者:王雨晴
來源: 北京科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