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傳多樣性是構建能夠抵御氣候變化等挑戰的更具韌性農業糧食體系的關鍵。由于我們所消費的80%的食物是植物性的,保護廣泛的遺傳材料可以使農民種植適合當地環境的作物和品種,從而增強糧食安全和生計。

隨著全球面臨廣泛分布的饑餓、營養不良和貧困問題,而生物多樣性喪失、氣候變化、土地退化和沖突加劇了這種情況,因而迫切需要遏制遺傳資源的喪失。

糧食和農業遺傳資源委員會第20屆例會于3月24日至28日在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總部羅馬召開,會上發布了兩份報告:《世界糧食和農業植物遺傳資源狀況第三份報告》和《世界森林遺傳資源狀況第二份報告》,揭示了全球植物和森林多樣性的令人擔憂的趨勢。報告指出,在所調查的所有分類群中,有40%以上已不再存在于它們之前種植或自然生長的至少一個地區,并且約三分之一的樹種受到威脅。

《世界糧食和農業植物遺傳資源狀況第三份報告》封面,圖源:FAO- 世界糧食和農業植物遺傳資源狀況

“植物遺傳資源”,指的是任何具有實際或潛在價值用于糧食和農業的植物來源的遺傳材料,包括來自馴化和野生物種的材料。這些資源可用于食品、動物飼料、非食品產品,如藥品、燃料、纖維、服裝或觀賞植物等。

支持農業遺傳多樣性不僅限于保護物種和品種,它還保護了世界各地的傳統實踐和文化,包括原住民、小規模農業生產者和傳統習俗和文化。

《世界糧食和農業植物遺傳資源狀況第三次報告》對植物遺傳資源的保護和可持續利用狀況進行了全球評估。該報告主要基于128個國家和多個國際研究中心提供的信息,強調了植物多樣性的喪失和令人擔憂的數據缺口。

但報告也帶來了一些好消息。例如,自2009年以來,“種質資源收藏”中種子或其他植物材料的保存量增加了8%,這有助于確保未來育種計劃所需的遺傳資源仍然可用。全球種子市場從2007年的360億美元增長到2020年的500 多億美元,有40個國家報告其種子系統有所改進,便于農民采用合適的作物品種,這其中超過三分之二是發展中國家。

雖然全球人力和機構能力有所提高,例如在利用和保護植物遺傳資源方面更多地應用了提高效率的生物技術,但進展并不均衡。加強這些能力對于全面實施《第二份糧食和農業植物遺傳資源保護和可持續利用全球行動計劃》和履行其他全球承諾,如可持續發展目標和《昆明-蒙特利爾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至關重要。

糧農組織總干事屈冬玉在報告前言中寫道:“加強植物遺傳資源的保護和可持續利用,不僅僅是一項農業優先事項,也是確保所有人擁有更可持續、更具韌性和糧食安全的未來的基本需求。”

《世界森林遺傳資源狀況第二份報告》封面,圖源:FAO

  • 世界森林遺傳資源狀況

《世界森林遺傳資源狀況第二份報告》評估了樹木和其他木本植物遺傳資源的保護、可持續利用和開發狀況。報告發現,關于森林遺傳資源的信息可用性有所增加,但仍不充分,這阻礙了改善其管理的努力。在過去十年中進行的分類和威脅評估增加了關于樹木和其他木本植物物種的信息可用性,但大多數此類物種仍未得到充分研究。

全球大約有58000種樹種,約1600種木本竹種,以及近500種藤本植物。其中,受威脅的樹種約占總數的30%,它們分布于世界各地,但大多數位于熱帶和亞熱帶地區。

報告發現,近三分之二的國家都建立了森林遺傳資源的國家名錄,從各個利益相關方收集信息。全球范圍內,各國報告的樹木和其他木本植物種類超過2800種,其中近1800種已進行遺傳鑒定。約1400種和1100 種分別被納入就地保護計劃和遷地保護計劃。

在全球范圍內,森林砍伐、森林退化、氣候變化、火災、害蟲、疾病和入侵物種正在威脅許多樹木和其他木本植物物種,并侵蝕它們的遺傳多樣性。報告發現,常見且廣泛分布的樹種保留了大部分遺傳多樣性,而稀有和受威脅的樹種則失去了大量遺傳多樣性。

超過三分之二的國家有國家樹種計劃,但許多國家正面臨種子和其他繁殖材料短缺的問題。這給植樹造林和實現到2030年全球森林面積增加3%的目標帶來了挑戰。

盡管各國報告了許多森林遺傳資源如何促進可持續發展的例子,但國際社會對其重要性的認識仍然很低。這一問題和其他差距需要加強努力,以實施《森林遺傳資源養護、可持續利用和開發全球行動計劃》。

糧農組織總干事屈冬玉在報告前言中指出:“投資森林遺傳資源并進行可持續管理,將使世界森林適應氣候變化,同時提高生產力和開發新產品;這將有助于維護人類福祉和維護森林健康。”

THE END
本文僅代表資訊,不代表平臺觀點。供參考。

編譯 | Sara

審核 | Samantha
排版 | 綠葉

參考鏈接略

來源: 海洋與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