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臨床醫師癌癥雜志》發布的一項重磅研究顯示,1970-2022年間,美國的控煙政策成功避免了385萬例肺癌死亡,累計延長國民壽命超過7600萬人年。這項由美國癌癥協會開展的研究,用實實在在的數據證明了控煙措施的巨大價值。
觸目驚心的數據成果
研究人員通過對比實際死亡人數與預期死亡人數發現,半個世紀來的控煙努力帶來了驚人的健康收益。平均每個被避免的死亡案例相當于延長了19.8年壽命,其中女性獲益更大,達到22.4年,男性為17.9年。這些被挽救的生命占同期美國癌癥死亡總下降數的51.4%,凸顯了控煙在抗癌戰爭中的核心地位。
這一成果直接反映在肺癌死亡率的變化上。美國男性肺癌死亡率自1990年峰值下降了61%,女性自2002年峰值下降了38%。這種改善與吸煙率的持續下降密不可分。數據顯示,美國男性吸煙率從1964年的51.2%降至2022年的13.2%,女性從33.7%降至10%。
盡管總體成效顯著,但不同人群的受益并不均衡。研究發現,高中及以下學歷人群的吸煙率和肺癌死亡風險是大學學歷者的4倍多。這種差異揭示了控煙工作面臨的社會經濟梯度挑戰——越是弱勢群體,吸煙問題越嚴重,但獲取戒煙資源的能力卻越有限。
行之有效的控煙策略
研究發現,在各種控煙措施中,提高煙草消費稅是最有效的手段。價格上漲直接降低了煙草消費,特別是對價格敏感的青少年群體。其他重要措施包括:全面禁止煙草廣告營銷、推廣公共場所禁煙令、開展反煙宣傳教育以及提供專業戒煙服務。
這些政策形成了相互強化的組合拳。價格上漲減少了消費動力,營銷禁令切斷了誘導信息,場所限制改變了社會規范,宣傳教育提升了健康意識,而戒煙服務則提供了實際幫助,這種多管齊下的策略是美國成功的關鍵。
對中國控煙的啟示
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煙草生產和消費國,面臨著更為嚴峻的控煙挑戰。當前中國男性吸煙率仍超過50%,每年因煙草相關疾病死亡人數超過百萬。美國經驗表明,控煙需要綜合運用多種政策工具,特別是提高煙草稅、擴大無煙場所、強化健康警示等經證實有效的措施。
同時,中國需要結合本土特點,著力解決特有的社交煙文化、煙草業政企關系等問題。重點加強對青少年、低收入群體等關鍵人群的干預,創新宣傳方式,提升公眾對煙草危害的認知。只有全社會形成合力,才能推動中國控煙工作取得實質性進展。
參考文獻:IslamiF,Nargis N,Liu Q,Bandi P,Siegel RL,etal.Averted lung cancer deaths due to reductions in cigarette smoking in theUnited States,1970-2022.CA Cancer J Clin(2025).
來源: 康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