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晶 編輯/吉菁菁
新媒體編輯/劉大珩

采訪專家:

尹炤寅(北京市氣象服務中心高級工程師)

顧建青(北京協和醫院變態反應科副主任醫師)

阿嚏、阿嚏、阿嚏

……

連著好幾個噴嚏

莫非是感冒?

別急著下定論!!!

近期北京進入花粉季,

連續打噴嚏,

還伴有鼻癢、眼癢、皮疹,

甚至發生哮喘,

不要只想到感冒,

這更可能是對花粉過敏了!

北京逐月花粉總濃度情況(圖片來自北京市氣象服務中心“花粉監測預報”公眾號)

花粉季又來了,未來一周濃度仍在高位

3月初,北京城區陸續出現花粉,從3月13日開始濃度快速上升。

北京市氣象服務中心高級工程師尹炤寅介紹說,根據監測數據,3月14至17日,日沉降量持續突破了2000粒/1000平方毫米。20日開始在陰云、弱降雨的影響下,沉降量才有所下降,但依然維持在400粒/1000平方毫米以上。

北京市氣象服務中心“花粉監測預報”公眾號數據顯示,3月23日北京市的花粉濃度極高,已達到平均7792粒/1000平方毫米。預計近期本市花粉濃度仍將保持高位運行。

尹炤寅表示,過去10年,北京地區的花粉濃度整體呈現出增加趨勢,且在2021年開始進一步增加。實際上,在氣候變暖的背景下,全球范圍內的花粉都出現了總量增加、花粉季提前且持續時間加長的現象。

“今年花粉期的時間和常年較為一致”。尹炤寅預計,北京的春季花粉季還將持續2個月,其中3月末到4月末以強致敏性的柏科花粉為主,對過敏人群的干擾更大;之后則以松科花粉為主,致敏性強度降低,影響減弱。

**TIPS:**花粉濃度一般采用重力沉降法進行檢測,即通過空氣中顆粒物本身的重力,自然沉降到取樣器上。再通過顯微鏡觀察24小時的花粉沉降結果,并換算出每1000平方毫米的花粉顆粒數。現行的花粉濃度預報共分六級,即每1000平方毫米中花粉顆粒小于50為一級、51~100為二級、101~300為三級、301~500為四級、501~800為五級、801以上為六級。

北京花粉情況總覽(圖片來自北京市氣象服務中心“花粉監測預報”公眾號)

春木秋草是致敏“主兇”,柏科花粉正在“興風作浪”

尹炤寅提示,致敏花粉主要來自柏科、楊柳科、菊科蒿屬、桑科、喬木科等樹木和雜草,而非櫻、桃、杏、李等常見的春季觀賞性花卉。

其實,這與植物的授粉方式有關。觀賞性花卉一般以“蟲”為媒傳播花粉,不易引起過敏反應;相反,并不引人注目的樹木和小草開花后,往往以“風”為媒,將大量花粉擴撒在空氣中,這些花粉顆粒進入呼吸道或與粘膜、皮膚接觸,造成了過敏反應。由此可見,“風媒花”才是花粉過敏者的“大敵”。

木本植物可產生大量花粉(配圖來自互聯網)

“北京的花粉季呈雙峰型特征,分別在春季和秋季”。尹炤寅介紹說,春季以木本植物花粉為主;在夏末秋初,以草本植物花粉為主。

圓柏雄株上的雄球花會釋放出大量花粉(圖片來自互聯網)

現階段,北京地區的花粉主要來自楊樹、柳樹、柏樹、榆樹。從致敏性強度來說,春季正在“興風作浪”的是柏科花粉,只需極少量花粉即可引起大量過敏人群出現癥狀;而楊柳科花粉因產量極大,致敏性也較強。

夏末秋初,菊科蒿屬花粉“獨領風騷”,其次是產量極大、致敏性強的桑科葎草屬花粉。禾本科、藜科雖也是夏末秋初的主要花粉,但致敏性不強。

易敏的花粉種類(圖片來自北京市氣象服務中心“花粉監測預報”公眾號)

噴嚏連連,與感冒如何區分?

“我國花粉過敏者的數量逐年有所增加”,北京協和醫院變態反應科副主任醫師顧建青介紹說。

花粉過敏,是一種過敏反應性疾病。看似小病,但其對人體的影響會逐漸增加,可累及鼻黏膜、眼結膜、支氣管及皮膚等部位,目前尚不能徹底治愈,且易反復發作。

花粉過敏初期,打噴嚏、流鼻涕癥狀容易與感冒混淆。但花粉過敏是一個逐漸發展的過程,及時區分并確定過敏原,才能更好的控制癥狀。

其實,花粉過敏與感冒有較明顯的區別。如過敏性鼻炎發作期常有數次陣發性噴嚏,可能連續打幾個甚至十幾個噴嚏;有時鼻子發癢,出現大量清水樣鼻涕及鼻塞癥狀,也有因過敏性結膜炎導致的眼睛發癢等情況。

因而,沒有過敏史的人,若出現鼻癢、數次陣發性鼻涕、流清水樣鼻涕、鼻塞等,且沒有發燒、全身無力的癥狀,有條件的情況下,建議及時就診,確定過敏原,不要直接當作感冒自行服藥。

做過敏原檢測(圖片來自互聯網)

與花粉過敏“作戰”:物理防護一馬當先

“物理防護”對花粉過敏者非常重要,能夠阻隔過敏原,降低過敏風險。因而,花粉季到來前,花粉過敏者就要提醒自己又到了“全副武裝”的時候。

顧建青提示,花粉過敏者外出時,口罩、風鏡不可少,皮膚過敏者則要穿上長袖衣物。返回室內后,需要盡快洗手洗臉,換洗衣物,避免衣物攜帶的花粉帶入到室內造成過敏。

發生花粉過敏后,常用抗組胺藥(所謂“抗過敏藥”),或局部用糖皮質激素等治療。如已出現哮喘,則需長期使用吸入糖皮質激素,嚴重發作時,還需要靜脈或口服激素。

對癥治療基礎上,顧建青也提到了“脫敏治療”方案。對于嚴重的患者可以考慮過敏原特異性免疫治療。一般患者為5歲以上,在花粉季結束后,病情穩定時開始,療程相對較長,一般需要三年甚至更長。

花粉沉降量級別較低,也建議做好防護(圖片來自互聯網)

尹炤寅也提示,花粉濃度最高的時間段為10點到16點,花粉過敏者戶外活動,可以選擇避開這一時段。此外,當前花粉檢測數據的等級與過敏癥狀程度并不能簡單對應,尤其暫無法對致敏花粉的種類加以區分,因而即使花粉沉降量級別較低,也建議做好防護。

來源: 北京科技報社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