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咚咚喵
愛說話的動物實在是太好玩了!
本期動物科普
我們60秒走近會說話的蝸牛!
在田邊濕地里,咚咚喵發現一只蝸牛正在慢吞吞地爬行。
咚咚喵:“嘿,小家伙,怎么總是這么慢?”
蝸牛轉了轉觸角,說:“快了就不優雅了。”
咚咚喵:“慢得都能看見你拖的黏液印兒了。”
蝸牛:“這叫留下痕跡,人生嘛,總要有點存在感。”
咚咚喵:“服了,這借口太厲害了。”
蝸牛在濕潤的環境中是個“常客”。
它們行動緩慢,依靠肌肉收縮推動身體,配合著分泌的黏液,穩步前進。
雖然看起來慢悠悠,實際上它們的耐力驚人。
蝸牛會在夜晚活動,在田邊和濕地中尋找嫩葉和果實,也因此對某些農作物造成一定威脅。
咚咚喵盯著蝸牛的觸角:“你們的觸角可真特別。”
蝸牛:“那當然,這可是咱的感知器。”
咚咚喵:“你們眼睛這么小,看得見路嗎?”
蝸牛擺動了下觸角:“看不見也沒事,咱靠觸覺走江湖。”
蝸牛的黏液不僅是滑行工具,還能幫助保濕、預防外傷感染。
盡管它們在田間被視為害蟲,但在自然界中,它們的緩慢節奏也維持了濕地生態平衡,為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來源。
有一天,咚咚喵看到一只蝸牛“飛速”地向草叢深處爬去。
咚咚喵:“哎喲,今天怎么跑得這么快?”
蝸牛一邊深呼吸,一邊悄悄說:“剛才鳥在天上盯著我呢,趕緊找地方藏藏。”
咚咚喵:“你這是哼著周杰倫的歌‘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但節奏慢了一拍?”
蝸牛:“喵大人,不用快,躲得好就行。”
咚咚喵:“看來你們慢得有智慧。”
科普知識看我的
1.蝸牛“慢而穩”,是一種生存策略。
蝸牛雖然行動緩慢,但有助于減少能量消耗,并且緩慢移動減少了蝸牛被天敵發現的風險。它們的緩慢并非無能,而是生存策略之一。
2.蝸牛視力差但有觸角作為感知“雷達”。
蝸牛的眼睛在其上觸角頂部,非常小,因此它們的視覺不發達。但是蝸牛的上觸角具有探測前方障礙物的作用,能幫助蝸牛避開前方障礙物。而蝸牛的下觸角具有嗅覺和觸覺的功能。這兩對觸角敏感又靈活,能幫助蝸牛了解周圍環境,在復雜的自然環境中生存下去。
3.蝸牛的黏液利于滑行還能保護身體。
蝸牛的黏液不僅僅是滑行工具,還是它們的防護“盔甲”。黏液可以幫助蝸牛保持濕潤,避免身體干燥,還能起到保護其柔軟身體免受外界傷害的作用,甚至能夠防止傷口感染。
審核專家:華中農業大學動物營養與飼料科學系副教授張妮婭
出品:咚咚喵
來源: 咚咚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