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全稱是“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該病是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人體的免疫系統而導致免疫系統的功能部分或完全喪失,繼而并發一系列的感染和各種腫瘤發生的傳染病。
關于備孕
(1)在提供孕前咨詢和保健服務時,應密切關注并尊重育齡婦女的生育計劃,并對生活中如何采取安全措施提供專業指導,避免計劃外懷孕。
(2)單陽家庭指夫妻雙方中一方HIV抗體陽性,確診HIV感染,而另一方HIV抗體陰性,沒有發生感染的家庭;由于HIV感染者中其他生殖道疾病的發生率較高,備孕時應篩查性伴侶是否有性傳播疾病,發現性病患者時應盡快治療。
(3)自然受孕情況下,HIV陰性一方在無保護性交后必須進行HIV抗體檢測,以排除HIV在配偶間傳播。
什么時候進行篩查?
在孕前或孕早期進行篩查檢測可以盡早發現、盡早診斷,一旦確診感染,需慎重考慮是否繼續妊娠,如果選擇繼續妊娠,需要在定點醫院醫生指導下盡早服用抗艾滋病病毒藥物,盡早進行相應的母嬰阻斷,并定期檢查隨訪。
感染孕產婦治療及隨訪
(1)孕期隨訪:不論病毒載量高低或CD4細胞計數如何,HIV陽性孕婦一旦發現HIV感染,均應盡快啟動抗病毒治療,以減少圍生期HIV垂直傳播風險。接受抗病毒治療的孕婦需要密切監測病毒載量,治療初期每月進行一次HIV病毒載量檢測,直至病毒載量檢測不到,然后每3個月檢測一次。孕34周至36周時需要再次進行HIVRNA檢測,檢測結果是確定分娩方式和新生兒暴露后預防方案的重要依據。
(2)產后隨訪:HIV陽性產婦在分娩后不應終止抗病毒治療。如果原先的方案已經達到HIVRNA檢測不到的水平,可以使用原方案繼續進行治療。如果原方案在用藥半年以上不能達到病毒學抑制,應進行HIV耐藥檢測,根據檢測結果更換藥物。
暴露兒童治療及隨訪
感染艾滋病孕產婦所生新生兒出生后6小時內開始服用抗病毒藥物,堅持足療程服藥,可有效得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
新生兒隨訪:艾滋病孕婦所生兒童滿1、3、6、9、12和18月齡時,分別進行隨訪和體格檢查,應在48小時內、6 周、3月時,分別采集血標本,進行早期診斷(檢測核酸)。在 12 和/或 18 月齡檢測HIV抗體,同時觀察有無感染癥狀出現。
分娩管理
建議剖宮產終止妊娠,以進一步降低傳播風險。
關于母乳喂養
(1)對HIV感染孕產婦所生兒童應當進行科學喂養。有條件地區或個人,提倡人工喂養,避免母乳喂養。
(2)醫務人員應當與HIV陽性孕產婦及其家人一起商討嬰兒的喂養問題,包括人工喂養的接受性、喂養的知識和技能、負擔的費用,能否持續穩定獲得營養均衡且安全的配方奶粉,以及能夠獲得醫務人員持續指導和支持等情況。
(3)對于條件允許的家庭,優先推薦并指導實施人工喂養。
關于避孕
正確使用安全套,是目前預防HIV傳播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它能有效防止HIV及其他性傳播疾病感染,減少HIV母嬰傳播。非正確使用安全套的避孕失敗率相對較高,建議在使用安全套基礎上加用其他高效避孕方法,比如放置宮內節育器,皮下埋植劑等雙重保護避孕。
再生育管理
孕前咨詢:計劃再生育前應進行HIV病毒載量和免疫功能評估。確保病毒載量控制在檢測不到的水平。
關鍵點
孕期抗病毒治療和避免母乳喂養是關鍵,確保病毒載量控制在低水平。
常見誤區澄清
HIV感染者不能生育健康孩子
錯誤!
規范治療下母嬰阻斷成功率超95%。
來源: 丹東市中心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