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29日電(記者張曉茹)緬甸國家管理委員會29日晚發布消息說,28日發生的強烈地震導致的死亡人數已上升至1644人。

截至目前,地震造成緬甸實皆省、曼德勒省和撣邦等多地建筑損毀,橋梁、道路等基礎設施不同程度受損,周邊部分國家有不同程度震感。

此外,據央視新聞,本次地震是今年以來全球發生的第17次六級及以上地震,也是今年以來的最大地震。地震震中距離中國最近國境線294公里,云南西雙版納、德宏、昆明、麗江、保山、大理等地震感強烈。

78492e.jpg

版權圖庫圖片,轉載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身處高層建筑中,如何應對地震?

地震一般是猛烈而迅速的,大部分身處高層的人無法及時逃離到戶外開闊區域。而地震帶來的建筑倒塌,更是給人帶來一種“高空墜落”的恐懼。當大災難發生的時候,人們往往就會在這種恐懼下做出一些不理性的舉動。

每次發生大地震時,幾乎都有人因過于恐懼地震選擇直接跳窗逃生。結果樓沒塌,人卻因為跳樓摔死了。

面對地震,如果我們身處高層建筑的較高樓層之中,掌握合理的應對方法很重要。

74f4d0.jpg

版權圖庫圖片,轉載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首先我們要明確的是,現行的建筑設計標準,對建筑物的抗震設計都進行了要求。建筑物需要滿足“小震不壞,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要求。這一要求根據設計地區的歷史地震情況,要求設計的建筑在受小震影響后不會損壞或不需修理仍可繼續使用;在中震作用后可能產生一定的損壞,但經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繼續使用;在大震作用時,可能產生重大破壞,但不致倒塌或發生危及生命的嚴重破壞。

假如建筑都滿足現行規范的要求,在大震作用下也不會發生倒塌,那顯然身處高層也不會特別危險。這種情況下,注意保護好頭部等脆弱部位,以免被異物砸傷。盡量待在封閉固定的區域,等待地震過去,就可以最大程度地保護自己的身體健康。

不過,“大震不倒”雖然是我們的設計準則,但也不是說現有建筑就絕對不會發生倒塌。一種可能的情況是,地震的烈度特別大,超過了該地區大震的設計烈度。這種情況雖然罕見,但每次發生都會成為非常慘烈的自然災害。

另一種可能的情況是,所處的高樓本身質量上存在缺陷,甚至是“豆腐渣”工程。在 2008 年汶川地震之后,國家加強了對建筑防震設計的審核,建筑整體的防震性能都有所提升。

在地震發生時,除非可以在十幾秒內迅速跑到戶外開闊地帶,否則就謹記“就近躲避”原則。選擇躲避區域時,盡量選擇衛生間等封閉狹小、靠近水管、可以形成穩定三角形空間的區域,注意保護好自己的脆弱部分,免遭掉落物體砸傷。

當建筑垮塌被掩埋之后,如果可能,第一時間將身體調整為較為省力的姿勢。等待外界傳來搜救信號后,通過敲擊石頭等方式進行回復。

在災害面前,每一個生命都很寶貴。希望大家切記,地震發生時,假如你住在建筑高層,不要往上跑也不要往下跑,就近找到最合適的避險地點,才最為重要!

baf459.jpg

版權圖庫圖片,轉載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地球已經進入活躍震動期?專家回應

今年以來全球發生17次6級及以上地震,這是否意味著地球已經進入了活躍震動期?

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特聘專家高孟潭表示,今年以來全球的地震活動總體上來講比往年要低。從目前的情況,很難說這次地震之后地球是處于地震活躍階段。

(綜合自央視新聞、科普中國、新華社、“中國應急管理部”微信公眾號)

來源: 來源:“北京科技報”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