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長沙氣溫快速回升,中午最高達到了34度,仿佛來到了“初夏”。但從今天開始,氣溫呈現斷崖式下跌,迎來“倒春寒”極端天氣。
面對驟降的氣溫,應該如何做好健康防護?中醫藥有什么方法?本文進行了詳細介紹。
一、什么是“倒春寒”?
“倒春寒”是指春季氣溫回升過程中,因冷空氣突然侵襲導致氣溫驟降的天氣現象,常伴有陰雨或大風。
二、“倒春寒”對人體的影響
1、增加心腦血管疾病風險
低溫會導致血管收縮、血壓升高,加重心臟負荷;導致血液黏稠度上升,易形成血栓,尤其是高血壓、冠心病、動脈硬化患者,需警惕心梗、腦卒中等急癥。
2、引發呼吸系統疾病
寒冷天氣會刺激呼吸道黏膜,降低局部免疫力,病毒、細菌更易入侵,容易患感冒、流感、支氣管炎、肺炎等,尤其對兒童、老人和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威脅更大。
3、加劇關節疼痛
濕冷天氣易引發關節周圍肌肉痙攣、血液循環不暢,導致炎性物質堆積,加重風濕性關節炎、骨關節炎患者癥狀。
4、消化系統功能紊亂
低溫會刺激胃腸黏膜,引發痙攣。寒冷天氣時,人們可能增加高熱量、油膩飲食攝入,容易出現腹痛、腹瀉、消化不良等癥狀。
5、免疫力下降
人體需頻繁適應溫差,消耗更多能量,導致抵抗力下降,容易復發過敏性鼻炎、皮膚病、慢性腎炎等疾病。
6、心理與情緒波動
陰冷天氣,人們戶外活動減少,日照不足,會影響血清素分泌,導致情緒低落、煩躁、失眠等。
三、如何做好健康防護
1、保暖御寒
要遵循“春捂”原則,避免過早減衣,固護陽氣,可按照“洋蔥式穿衣法”,內層穿排汗功能良好的衣物,中層衣物保暖,最外層防水防風,應付天氣變化,重點保護頭頸、腰腹、關節部位。
2、飲食調理
多食用溫性食物,如姜、蔥、山藥、紅棗,少鹽少油,避免高鹽飲食,以免加重血壓負荷,適量補充蛋白質和維生素。
3、運動有度
可選擇室內或午后溫暖時段進行活動,如瑜伽、太極,避免大汗淋漓。注意晨起加衣后再活動,避免穿著單薄,以免著涼或誘發心血管疾病。
4、環境管理
保持室內通風,外出戴好口罩,防范呼吸道傳染疾病,避免去人群擁擠、空氣不流通的地方。
5、特殊人群
對于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的特殊人群,需嚴格遵循醫囑,按時按量服藥,做好病情監測,及時就醫調整用藥。
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醫生介紹了以下幾種中醫方法,可驅寒溫經,呵護健康:
1、姜棗茶
準備生姜3片(帶皮)、紅棗5枚(去核)、紅糖10克,煮沸后轉小火煎15分鐘,晨起飲用,可溫中散寒。
2、穴位溫灸法
艾灸大椎穴10分鐘,可振奮陽氣,增強抗寒能力;隔姜灸關元穴15分鐘,可補益元氣,改善虛寒體質。糖尿病患者應慎用直接灸,可改用紅外線理療儀照射。
3、藥浴驅寒方
生姜30克、桂枝15克、艾葉20克,煮沸后兌入40℃溫水,泡腳20分鐘,睡前一次,可促進足部血液循環。
醫生提醒,市民朋友們應緊密關注氣溫變化,做好應變準備,尤其是家中有老人的家庭,應備好急救藥物,并檢查取暖設備安全。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心病科 范建民
關注@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
(編輯YT)
來源: 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