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醫源遠流長的養生體系中,保健灸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閃耀著獨特的光芒。下面讓我們一同走進中醫保健灸的奇妙世界,探索其奧秘與價值。

一、什么是保健灸?

保健灸,作為一種以艾灸為主要手段的養生方式,其通過對特定穴位進行溫熱刺激,以達到預防疾病、強身健體、延緩衰老的效果。它歷史悠久,早在《黃帝內經》中就有“針所不為,灸之所宜”的記載,充分肯定了艾灸在防治疾病中的重要作用。

二、保健灸的作用

那么,保健灸為何能有如此神奇的功效呢?這要從艾灸的作用原理說起。艾灸所產生的溫熱刺激,能夠促進血液循環,增強新陳代謝,提高機體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同時,艾灸還能通過經絡穴位的傳導,調整人體的臟腑功能,達到平衡陰陽、調和氣血的目的,主要有一下4種作用。

1.溫經散寒:艾灸通過局部的溫熱刺激,可以促進血液循環,驅散體內的寒邪,對治療風寒感冒以及寒濕腰痛、風濕性關節炎等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2.扶陽固脫:艾灸能夠溫補人體陽氣,有效改善人體的亞健康狀態,對于因陽虛導致的如手腳冰冷、畏寒等癥狀有較好療效。

3.行氣活血:艾灸可以調整臟腑功能,促進氣血運行,對治療慢性虛弱性疾病有顯著效果,有規律的進行保健灸可以有效改善疲倦乏力、頭暈目眩、心煩失眠等一系列癥狀。

4.消瘀散結:艾灸能夠幫助消除體內瘀血和結節,對于瘡瘍久潰不愈、腫瘤等病癥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同時對血瘀引起的月經不調、痛經等有改善作用。

三、常用的保健灸穴位及方法

在保健灸中,常用的穴位主要有以下幾個:

關元穴,位于臍下三寸,被譽為“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處”,其作為養生保健的要穴,通過艾灸可以起到培元固本、補益下焦的作用,對于改善生殖系統功能、增強體質有很好的效果;

神闕穴,即肚臍,艾灸神闕穴可以溫陽救逆、利水固脫,對調理腸道功能、緩解腹部不適有一定的作用,通常可以采用隔姜灸、隔鹽灸的方法,從而治療腹痛腹瀉、崩漏痛經、遺尿尿頻等多種疾病;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側,當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是一個強壯保健要穴。艾灸足三里能夠健脾和胃、補中益氣、通經活絡,有助于提高消化功能,增強人體的抵抗力,經常性的對足三里穴進行施灸,不僅可以治療如胃痛、嘔吐、腹瀉等胃脘部的多種疾病,還可以有效改善體質,增強人體抗病能力,起到防病保健的作用。

常見的艾灸方法則主要有3種:

一是懸起灸,直接將點燃的艾條懸于施灸部位上方2-3厘米處進行熏烤,一般每個部位灸15-20分鐘,以局部皮膚有溫熱感而無灼痛為宜。懸起灸操作較為簡便,并能有效起到上述溫經散寒、行氣通絡等作用,同時可以經常使用艾條灸足三里、內關等穴位,從而起到防病保健的作用.

二是艾炷灸,是指將艾絨搓捏成圓錐形的小團,即艾炷,放在施灸部位點燃進行治療。其優點在于可以靈活的在艾柱和施灸皮膚之間隔墊上一層物質以發揮其藥物作用,比如隔鹽灸神闕穴可以有效改善生殖功能,同時也可以起到利尿消腫、升舉陽氣等作用,隔姜灸神闕則可以通過姜的溫熱性質,達到溫煦腹部、驅除寒邪,從而治療胃脘冷痛、痛經等病癥。

三是溫灸器灸法,指使用專門的溫灸器進行艾灸。其優點是操作簡單方便,適合家庭日常保健使用,常用于腰部或腹部的施灸,可有效改善各種疼痛的癥狀。

四、保健灸的注意事項

進行保健灸時,需要注意一些事項。首先,要選擇質量好的艾絨和艾灸器具,確保艾灸的效果和安全性。其次,艾灸的時間和溫度要適中,一般每個穴位艾灸 15-20 分鐘,以皮膚感到溫熱但不灼痛為宜。此外,艾灸后要注意保暖,避免著涼,同時要適量飲用溫水,補充水分。

保健灸適合大多數人群,尤其是中老年人、體質虛弱者、慢性疾病患者以及長期處于亞健康狀態的人群。但需要注意的是,孕婦、高熱患者、皮膚過敏者等特殊人群應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

五、結語

中醫保健灸是一種簡便易行、安全有效的養生方法,它不僅能夠預防疾病,還能提升生活質量,讓我們在忙碌的生活中,為自己的健康增添一份溫暖的呵護。讓我們一起將這一傳統養生瑰寶傳承下去,享受健康美好的生活。

(本文圖片素材來自網絡)

撰稿:田安哲/劉邁蘭

審稿:郝洋/郭盛楠

排版:李述東

來源: 中國針灸學會科普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