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開,候鳥北歸,這份北京觀鳥指南請查收
北京有鳥嗎?當然!北京地區鳥類的多樣性在全世界都是可圈可點的,在G20國家的首都中排行第二,僅次于巴西首都巴西利亞。我的眾多鳥友中,有幾位外國人,就是定居京城多年做“鳥導”(觀鳥拍鳥的向導)的。
▲觀鳥群體中的洋鳥人(攝影:郭耕)
為什么世界各地的很多鳥友要慕名來觀鳥?正是因為北京之鳥舉世矚目!北京市面積占中國陸地面積不到0.2%,卻分布有中國鳥類79.17%的目、68.32%的科、32.68%的種。近年來,鳥友統計的北京鳥種數字已經多達500種。北京號稱“北京灣”,勢如聚寶盆,自古就多鳥,皆由北京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生態所決定——西有燕山、太行山,永定河、潮白河、拒馬河等縱貫其間,地勢落差較大,生境多樣,植被多樣,呈現了山、水、林、田、湖、草、沙的各類生態環境……生態多樣性是物種多樣性的基礎,“有了梧桐樹,才會來鳳凰”,就是這個道理。
鳥類的居留規律
按照鳥類飛走與否的現象,鳥類可分為留鳥、候鳥、旅鳥。并非所有鳥類都遷徙,按居留類型,可大致分成:
01.留鳥(留在某地,四季都不走的鳥)02.候鳥(隨季節變化而飛走的鳥,含夏候鳥、冬候鳥等)03.旅鳥(途經某地,但不在此地繁殖、越冬)04.迷鳥(因迷路偶然來此的鳥)05.漫游鳥(隨意飛行漂泊到某地的鳥)世界上的10000多種鳥,有四分之三都在遷徙;每年在天空中飛來飛去的鳥,達100億之眾;我國近1500種鳥中,一年中有序遷飛的鳥達560種。對鳥類遷徙的規律,科學家以前多用“環志”的方法追蹤,現在有更先進的衛星定位方法,對遷徙規律進行了解。
北京鳥類約500種,其中留鳥有一百三十種左右,旅鳥二百多種,夏候鳥六七十種,冬候鳥三十多種。如今,鳥類保護蔚然成風,很多過去習以為常的籠養鳥如畫眉、鷯哥、繡眼、百靈、云雀、點頦……都被列入國家級保護鳥類,飼養、運輸、銷售都是違法行為。為什么要保護鳥類?那要從鳥類的價值說起。種子散播可能是鳥類最重要的生態功能。在森林中,鳥類能夠幫助多達92%的樹木傳播種子。一些樹種甚至依賴幾種特定的鳥類,如紅豆杉、抗瘧疾的見血封喉依賴犀鳥和鳳冠雉。松鴉散播種子的功能可節省數千美元的人工費。另外,雖然鳥類對于植物花粉的傳播不如種子傳播常見,但根據研究,鳥類被認為在世界上3%~5%的約1500多種作物或藥用植物中授粉,其中四分之三不能自花授粉。對一些經濟植物如桉樹、枇杷、銀樺、木棉,鳥類可能提供了比蜂類更優秀的授粉服務,特別是在冬季。同時,鳥類可有效地減少蚜蟲暴發強度,減少農林作物如蘋果、西蘭花、咖啡、玉米、甘藍、葡萄、油棕等的蟲害。雀形目鳥類多以食蟲為主,自然界鳥少了,昆蟲就會泛濫成害,蟲多了又去施農藥,過多農藥導致環境荷爾蒙中毒,危害人類生殖和健康,就成了“以傷鳥開始,以害己告終”!
北京鳥類的六大生態類群
鳥類可分為游禽、涉禽、猛禽、攀禽、陸禽、鳴禽六大生態類群。
“兩只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黃鸝即鳴禽,白鷺即涉禽;“千里鶯啼綠映紅”“綠絲條弱不勝鶯”。柳鶯,即我們俗稱的“小柳鶯兒”,種類有好幾十種,為典型的鳴禽。
▲黃腹山雀雌鳥(攝影:丁林)
▲黃腹山雀雄鳥(攝影:丁林)
作為門外漢,可以粗略看看我們身邊常見的鳥類:北京常見的游禽有綠頭鴨、小??;涉禽有蒼鷺、白鷺、白腰草鷸、黑水雞;猛禽有紅隼,長耳鸮……
▲小??(攝影:丁林)
最近我在北京朝陽區東郊濕地公園見到了短耳鸮,它是一種夜行猛禽。
▲筆者在朝陽區東郊濕地公園拍到的短耳鸮(攝影:郭耕)
除此之外,北京常見的陸禽有珠頸斑鳩、環頸雉。其中,環頸雉在各地均有分布,但環頸雉頸部的環,卻因地而別:中國西北環頸雉無環、東北的環頸雉大環、華東環頸雉的環前斷開。
▲赤頸鶇(攝影:丁林)
北京常見的鳴禽有樹麻雀、白鹡鸰、灰椋鳥、白頭鵯、八哥、喜鵲、灰喜鵲、小嘴烏鴉、大山雀、家燕等。唐代詩人白居易在《燕詩示劉叟》一詩中,對家燕有細致入微的觀察和描述:“梁上有雙燕,翩翩雄與雌,銜泥兩椽間,一巢生四兒。”
▲樹麻雀(攝影:丁林)
此外,北京還有一種冬季常見的小鳥:鷦鷯。早在西晉時,大興人張華所著的《博物志》中就有洋洋灑灑的《鷦鷯賦》。英國人羅伯特·斯溫侯在北京發現的鳥包括黑啄木鳥、山鹛、大沙錐、北京雨燕、鈍翅葦鶯……都收錄在他1863年發表的代表作《中國鳥類目錄》中。我們常把雨燕作為北京代表鳥種,其實那是一個亞種,而更有一種中國特有、“最北京”的鳥存在,那就是山鹛。
▲山鹛——“最北京”的鳥
另外,北京常見的攀禽有大斑啄木鳥、星頭啄木鳥、戴勝、普通翠鳥……大家知道的“光棍好苦”即攀禽杜鵑。還有普通雨燕,包括其中的北京亞種:北京樓燕都是攀禽,2008年北京奧運會吉祥物“妮妮”即以北京雨燕為原型。
▲灰頭啄木鳥(攝影:丁林)
學會觀鳥,就如同獲得了一張自然劇場的門票,而且是終身免費制。只要愿意,你隨時可以到原野大舞臺,來欣賞鳥兒們的精彩演出。
觀鳥不關鳥,攝鳥不射鳥
早在1999年,我就隨首師大高武教授、我們北京觀鳥組織的專業導師,參加了在北戴河舉辦的國際觀鳥賽,這是首次在中國內陸舉辦的國際觀鳥賽事。 當時英國野翅膀隊(Wild wing)以觀到183種的優異成績獲得團體第一。個人第一名為芬蘭的漢努亞姆斯與英國保羅豪特所并列;北戴河環志站喬振忠獲得第二名。我們自然之友(FON)組成的中國隊,以觀到83種的成績獲得團體特別獎,當時我有幸代表中國隊上臺發言。還記得,當時我們的外援“鳥導”英國人馬丁博士在觀鳥途中看到山林中有人布設粘網,于是氣憤地上前對捕鳥者說:“我愛你們中國的鳥,你們應該更愛!”可惜,當時我們對此現象還習以為常。
▲筆者設計的供人做換位思考的大鳥籠(攝影:郭耕)
因此,請讓我們一起呼吁——如您愛鳥,不要關鳥,請來觀鳥,不要射鳥,可以攝鳥。對此,西方也有類似格言:請用相機攝,不要用槍射(Shoot,with camera,without gun)!中文英文,異曲同工,皆有其妙。
▲筆者的車拍動作,為把對鳥的影響降到最低(來源:郭耕)
▲美國電影《觀鳥大年》劇照
朝陽觀鳥,我在等你!
那么,北京朝陽區作為最繁華的地帶之一,有什么鳥可觀呢?你可別小瞧了它,要知道,朝陽區不僅有奧林匹克森林公園,還有東郊濕地公園、東壩郊野公園、馬家灣濕地公園、老君堂公園……它們構成了一道綠色屏障,為鳥類的棲息提供了適宜的環境。最近,我就在東郊濕地公園看到了短耳鸮,在潮白河看到了白尾海雕,在副中心臺湖看到了大鴇,在南海子看到了天鵝。宋代詞人秦觀有句“深巷茅檐日漸長,臥看花鳥競朝陽”,可謂我就近觀鳥賞景,樂在生態,愉悅心情的生動寫照。
▲筆者在南海子拍攝的四只小天鵝(攝影:郭耕)
所以你還在等什么呢?春暖花開了,快來一起走進大自然,一起觀鳥識鳥愛鳥吧!
來源: 北京科技報社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