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體的生長、發育、衰老和死亡遵循客觀規律,在50歲左右,正是人類生命周期由壯年向老年退化的階段。年過五十,您是否時常受到這樣的困擾?肩部不受控的疼痛以及不同程度的活動受限;或當抬起手臂,一陣錐心劇痛傳來,好似一股神秘力量將您的關節裹住。

肩周炎,全稱為肩關節周圍炎,是肩關節周圍肌肉、韌帶、肌腱、滑囊、關節囊等軟組織損傷、退變而引起的關節囊和關節周圍軟組織的一種慢性無菌性炎癥。是以肩關節疼痛和活動不便為主要癥狀的常見病,其病變特點是廣泛,即疼痛廣泛、功能受限廣泛、壓痛廣泛。發病年齡大多40歲以上,女性發病率略高于男性,且多見于體力勞動者。由于50歲左右的人易患此病,所以本病又稱為五十肩。肩周炎患者常自覺有冷氣進入肩部,也有患者感覺有涼氣從肩關節內部向外冒出,故又稱“漏肩風”。“肩周炎”之所以被稱為“冰凍肩”“凝肩”,就是因為肩膀會很僵硬,像被冰凍過,難以動彈,如同凝固的肩膀。

一、肩周炎病因至今不清,一般認為與以下幾個方面因素有關:

(1)肩部因素:

①本病好發于40歲以上人群,其軟組織退行病變,對各種外力的承受能力減弱是基本因素;

②長期過度活動,姿勢不良等所產生的慢性致傷力是主要的激發因素;

③上肢外傷后肩部固定過久,肩周組織繼發萎縮、粘連。

④肩部急性挫傷、牽拉傷后治療不當等。

(2)肩外因素:

頸椎病,心、肺、膽道疾會誘發肩部牽涉痛,而原發病長期不愈可使肩部肌肉持續性痙攣、缺血而形成炎性病灶。

二、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患有肩周炎?

(1)肩關節活動度測試:雙手交叉放在胸前,試著將手臂抬至頭部上方。如果這個動作非常困難或者疼痛明顯,可能是肩周炎的跡象。

(2)肩關節力量測試:將手臂伸直放在身體旁邊,試著將手臂向外側拉開。如果感到力量不足或疼痛明顯,也可能是肩周炎的癥狀。

(3)其他肩部活動測試:比如轉動手臂、抬高手臂等,以判斷肩關節活動的靈活性和疼痛程度。

三、如何預防肩周炎?

如果對肩周炎的癥狀置之不理,肩關節的功能會越來越受限,甚至影響到日常生活。那么,該如何預防呢?

(1)避免手臂高舉。勉強把手臂高舉過頭,取高處的重物,易導致棘上肌受傷、疼痛而導致肩關節的粘連,引發肩周炎。建議拿高處的東西時使用椅子或梯子,避免手臂高舉,以平行移動的方式把高處的物品拿下來。

(2)忌手肘懸空。使用電腦時,手肘宜輕輕放在桌面上,這會讓肩膀處于放松姿態。最忌手肘懸空,高聳肩膀打字,這會讓肩頸緊繃、不適,增加罹患“五十肩”的概率。

(3)避免手臂重復前伸。居家打掃衛生(如拖地)時,常需要把手臂重復往前伸長,久而久之,也會累積傷害,導致肩膀提早退化。建議使用科技家電,如用掃地機器人代勞,減少肩關節的勞損。

四、肩周炎如何進行自我康復?

對于已經明確診斷為肩周炎的患者,自我康復是一個重要的治療環節,可以幫助我們緩解疼痛、增加肩關節活動度。

(1)熱敷和冷敷:在肩部疼痛發作時,可以用熱水袋或熱毛巾(約40°)敷在疼痛區域20至30分鐘,促進血液循環和緩解肌肉緊張。如果肩部活動導致腫脹,可用冰袋在周圍肌肉進行冷敷(8分鐘左右即可,避免肩關節受涼),從而起到消腫和減輕炎癥的作用。

(2)充分休息患處和保持正確姿勢:肩周炎患者需要注意避免肩部重復性的動作和過度使用肩部,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時間。此外,應保持良好的姿勢,尤其是在坐位或站立位時,注意保持脊柱和肩部的正確對齊。

(3)注意肩部保暖:肩部受涼會導致肌肉痙攣加劇,血液循環不通暢,從而加重癥狀,所以夏季切勿貪涼,應避免空調直吹,秋冬季可戴圍巾御寒。

(4)肩部運動和拉伸:根據個人情況,可以做一些肩部運動和拉伸動作,以幫助增加肩關節的靈活性和穩定性,減少疼痛和活動受限。必要時可去醫院咨詢康復治療師進行專業指導。以下是幾種肩部運動方法:

①爬墻法:面墻而立,距墻約一臂距離,患臂前伸接觸墻面,手指順著墻壁上爬,達到最大程度時,身體前出一步,如此反復直到腳尖觸到墻壁,每日3-5回,每回重復10-20次即可。

②畫圈法:身體前傾,患臂自然下垂,順時針方向畫圈20-30次,再彎腰逆時針方向畫圈如前數。注意畫圈幅度要逐漸增大,以不勞累為度。

③八段錦

(本文圖片素材來自網絡)

審稿:郭盛楠/郝洋

排版:李述東

來源: 中國針灸學會科普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