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癥是指體內貯積的脂肪量超過理想體重20%以上,是一種由遺傳因素、環境因素等多種原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慢性代謝性疾病,其發生機制是因為能量攝入超過能量消耗,導致體內脂肪過度蓄積和體重超常。
一、肥胖癥有哪些類型?
1.從病因角度進行分類:原發性肥胖癥和繼發性肥胖癥。原發性肥胖癥,又稱單純性肥胖,無明確內分泌異常。繼發性肥胖癥,有明確內分泌、代謝病病因可尋。
2.從肥胖的外部表現分類:(1)腹型肥胖:脂肪主要分布在內臟和上腹部皮下,稱為“腹型”或“中心性”肥胖,我們也俗稱“將軍肚”或“蘋果型”肥胖。(2)外周性肥胖:脂肪主要分布在下腹部、臀部和股部皮下,俗稱“梨型肥胖”,這類人群患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風險小于腹型肥胖人群。
二、肥胖癥有哪些典型癥狀?
1.輕度:可無癥狀,僅表現為體重超重。
2.中重度:在超重的基礎上,還可能會有氣急、關節痛、肌肉酸痛、體力活動減少以及焦慮等癥狀。
3.重度:在超重的基礎上,常伴有血脂異常、脂肪肝、高血壓、冠心病、糖耐量異常或糖尿病等疾病。
當體重指數嚴重超標或在有肥胖癥的同時伴有其他身體不適時,應及時就醫。
三、針灸如何干預肥胖
1.選穴:1)常用主穴為天樞、中脘、豐隆、氣海、足三里、大橫、關元等。
-
選穴部位多在胸腹部及背部。薄氏腹針穴位取穴埋線,主穴取滑肉門( 雙) 、外陵( 雙) 、大橫( 雙) 、中脘、下脘、氣海、關元,配穴取腹部脂肪結節處。其對減小腹型肥胖患者腰臀圍療效明顯。
-
選穴歸經多以胃經、任脈、帶脈、脾經、膀胱經、大腸經、膽經為主。
-
特定穴使用廣泛,以募穴、背俞穴、八會穴、下合穴、絡穴為多。
選穴意義:腹型肥胖患者主要是以腹部脂肪堆積過多。中醫來講上腹部主要分布脾、胃、肝、膽等臟器,下腹部分布大腸、小腸、膀胱、腎、女子胞等腑器,此處也是臟腑募穴的主要分布區域,而募穴是臟腑結聚經氣的場所。腹部脂肪與主穴位于相同的位置,且處于相同或鄰近的神經節段,故在此行針灸、埋線,減肥療效較好,配合相應四肢、背部穴位可以達到調理臟腑、通經活絡、調和氣血、化痰利濕、降脂減肥的作用
2.常用治療方法:在上述穴位行針刺或穴位埋線,以促進脂肪代謝,同時配合飲食調理以達到減重的效果。
針刺治療腹型肥胖:
穴位埋線治療腹型肥胖:
撰稿:尉姣姣
審稿:郝洋/郭盛楠
排版:李述東
來源: 中國針灸學會科普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