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們過度勞累,如爬樓、跑步或搬運重物時,偶爾會感到心慌不適,且持續時間長短不一,我們常把這種心臟跳動的不適感或心慌感稱為心悸。
引起心悸的原因有五
1、體虛久病稟賦不足,素體虛弱,或久病失養,勞欲過度,氣血陰陽虧虛,以致心失所養,發為心悸。
2、飲食勞倦嗜食膏粱厚味,煎炸炙燸,蘊熱化火生痰,或傷脾滋生痰濁,痰火擾心而致心悸。勞倦太過傷脾,或久坐臥傷氣,引起生化之源不足,而致心血虛少,心失所養,神不潛藏,而發為心悸。
3、七情所傷平素心虛膽怯,突遇驚恐或情懷不適,悲哀過極,憂思不解等七情擾動,忤犯心神,心神動搖,不能自主而心悸。
4、感受外邪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痹證日久,復感外邪,內舍于心,痹阻心脈,心之氣血運行受阻,發為心悸。
5、藥物中毒藥物過量或毒性較劇,損害心氣,甚則損傷心質,引起心悸。
心悸時該怎么辦?
內關穴,作為手厥陰心包經的絡穴,具有顯著的治療心慌心悸的功效。
定位: 位于前臂掌側,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
按摩方法: 將大拇指的指腹按在內關穴處,由輕漸重持續用力,維持30秒-1分鐘,然后再向上松開。如此一按一松的按摩,每次約2-3分鐘。
心悸的日常預防
1.保持情緒穩定,心情愉悅,避免大喜大悲等情緒刺激或憂思過度。
2.注意休息,避免熬夜,作息規律。
3.保持居住環境安靜,避免噪聲刺激。
4.保持室內空氣清新,防止過熱過冷,避免外邪侵襲。
5.適當參加戶外活動,避免勞累,適當鍛煉,養心怡神。
6.年老體虛者應當加強營養,調攝身體,補益氣血。
7.飲食上少食肥甘、辛辣、酒醴、濃茶、咖啡等。
8.規律用藥,部分藥品如降壓藥、降糖藥、冠心病藥物等應在醫生指導下調整使用,切不可隨意自行調整。
(本文圖片素材來自網絡)
審稿:郭盛楠/郝洋
排版:李述東
來源: 中國針灸學會科普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