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是不是又熬夜了?**又和手機上演了"午夜不離不棄"的戲碼?
明明知道熬夜傷身,
卻還是被短視頻的快樂漩渦吞沒!
既為偶像新劇心潮澎湃,
又因工作壓力輾轉難眠?
白天靠咖啡續命,
深夜卻雙眼晶亮如炬……
當代人的睡眠困境,
正在這些矛盾中不斷加劇!
今天是世界睡眠日,讓我們從科學角度出發,掌握快速入睡技巧與根源性改善方法,助你重拾黃金睡眠,煥發生活活力!
一、睡不夠****2025中國睡眠健康調查
2025年3月16日,在國際睡眠日來臨之際,中國睡眠研究會發布《2025年中國睡眠健康調查報告》這是我國第一份客觀的、科學的、權威的睡眠數據報告。
01****睡眠困擾率達48.5%
報告指出,睡眠困擾包括夜間如廁、夜間易醒或早醒、入睡困難等。結果顯示:中國18歲及以上人群睡眠困擾率為48.5%。
其中,女性存在睡眠困擾的比例為51.1%,高于男性的45.9%。隨著年齡的增長,睡眠困擾率逐漸上升,65歲及以上最高,達73.7%。
02****平均睡眠時長不足7小時
中國18歲及以上人群平均睡眠時長在7.06-7.18小時,其中男性為6.91-7.11小時,女性為6.97-7.18小時。不同年齡組人群差別較大,00后(18~24歲年齡組)睡眠時長最高。不同教育水平人群差異也較大,小學及以下學歷睡眠時長最短。經調查,我國國民夜間平均睡眠時長為6.85小時,較去年增加6分鐘;入睡時間為0時18分,較去年晚17分鐘。
排除因上夜班等因素而日夜顛倒的特殊人群后,中國18歲及以上人群平均上床時間為22:04,平均入睡時間為23:15,平均睡醒時間為6:38,平均起床時間為6:40。男性均晚于女性。
二、睡不著3分鐘科學入睡方案
01****呼吸調控法
鼻腔吸氣4秒→屏息7秒→經口呼氣8秒,循環操作至身心舒緩。
02****漸進式放松訓練
閉目實施“全身掃描”:意念自頭頂至足尖逐次松弛,配合深呼吸釋放肌群張力;針對性肌群激活:依次收縮眉頭、肩臂、腰腹、下肢肌肉10秒后徹底放松,重復至倦意涌現。
03****環境優化
保持臥室全暗環境,使用遮光窗簾及靜音耳塞;室溫恒定于18-20℃區間,濕度維持在40%-60%;枕頭高度適配頸椎曲度。
04****生活習慣管理
晚餐七分飽,睡前3小時禁食;建立“電子宵禁”:睡前一小時停用電子設備。
三、睡不好
從根源壓力管理
大部分失眠源于“睡前反芻效應”——當我們將臥床時間異化為焦慮時段,大腦便形成“床=擔憂”的條件反射。要重建睡眠認知,需從壓力源頭實施干預。
01****日間情緒處理
大腦如同精密處理器,日間未處理的焦慮如同待安裝的系統更新。若持續選擇“稍后處理”,神經系統將在夜間強制進入高負荷運轉狀態。所以建議:
**設立“放空時段”:**每日預留20分鐘進行冥想或自由書寫;
**實施“分心隔離”:**用餐、如廁等日常場景中保持設備禁入,給自己時間放空;
**建立“焦慮收納”:**將待辦事項可視化記錄,清空思維緩存。
02****認知行為重塑
通過三周訓練重建睡眠聯結:
**第1周:**僅在困倦時上床,清醒超20分鐘即離床;
**第2周:**建立“床鋪專屬”認知,禁止床上進行非睡眠活動;
**第3周:**配合正念呼吸,建立"床-放松"神經反射。
睡眠質量是身心健康的重要指征。世界睡眠日的深層意義,在于喚醒個體健康管理意識與社會支持體系建設。若自主調節效果不佳,建議及時尋求睡眠醫學中心專業指導。愿每顆疲憊心靈都能找到安棲之所,讓優質睡眠成為生命能量的永續源泉!
審核專家:唐勁松,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精神衛生科副主任、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浙江省醫學會精神病學分會委員兼秘書。
靠譜出品
來源: 科小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