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2000年0時0分出生的世紀嬰兒去世#登上微博熱搜第一,年僅25歲。據了解,千千的死因是心源性猝死,病發突然,千千生前擅長繪畫、創作音樂,還考取了潛水證。3月24日,#2000年0時0分出生的世紀嬰兒去世#登上微博熱搜第一,年僅25歲。據了解,千千的死因是心源性猝死,病發突然,千千生前擅長繪畫、創作音樂,還考取了潛水證。
01. 什么是心源性猝死?
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 SCD)是指因心臟原因(如心跳驟停、嚴重心律失常等)導致的自然死亡,通常在癥狀出現后1小時內發生。它像一顆“隱形炸彈”,可能毫無征兆地奪走生命。
青少年群體中,每十萬人SCD發病率約為1~2例,雖然概率相對較低,但仍值得關注。
02. 出現這5個信號 需要注意
1.胸悶心悸
發作性心慌不安,心跳劇烈,不能自主,經常伴有精神疲乏,頭暈喘促等。
2.頭暈乏力暈厥
頭昏、恍惚、視物模糊或兩眼發黑、四肢無力,隨之意識喪失。
3.呼吸困難
得了心臟病后,大部分病人都會出現呼吸困難、胸悶的現象,而且這些癥狀在患者進行活動之后會更加的嚴重,在坐著時或者是晚上睡覺時會感覺好一些。
4.下肢水腫
這往往是心臟功能不全導致靜脈血回流受阻的表現,多發生在中老年人身上。
5.突發胸痛或胸痛加重
胸部出現劇烈、緊縮、壓榨性的疼痛、胸悶、氣短、咽喉部緊縮,部分人伴有左上肢、肩、背部放射性疼痛
03. 6個好習慣保護心臟
要想讓心臟持續且有力地為全身輸送血液,就得了解它的偏好。在日常生活里,堅持 6 個好習慣,能夠助力維持心臟健康。
1、均衡飲食,把控鹽分
多食用蔬果與全谷物。每天至少攝入 1 斤蔬菜、半斤水果;在大米、白面中可適當添加蕎麥、紅豆等,或者用薯類、玉米替換部分主食。攝取足夠的蛋白質。相對而言,多吃魚類、雞肉等白肉,減少豬肉等紅肉的食用量;適量增加蛋奶以及豆制品的攝入。嚴格控制鹽的攝取,每日不超過 5 克。
2、確保充足睡眠
研究顯示,睡眠不足 7 小時,心臟病及腦卒中的風險會有所上升。成年人一般應保障 7 至 8 小時的睡眠時間,老人同樣需要保證 5 至 6 小時。
3、適度運動
有氧運動能讓心臟更具活力,像慢跑、游泳、太極、瑜伽等皆可。建議每天鍛煉 30 分鐘,每周至少 3 次,要避免久坐,每坐一小時就起身活動 3 到 5 分鐘。運動時,心率不宜超過基礎心率的 20%,建議控制在每分鐘 120 次左右。
4、每日喝足 8 杯水
成人每天需要 1500 至 1700 毫升水,大約是 8 杯(每杯 200 毫升)。心臟病患者應當少量多次飲水;腎功能不全者則需適當減少飲水量。
5、戒煙限酒
不管是主動吸煙還是被動吸煙,都會提高炎癥、血栓等風險,對心血管健康造成嚴重損害。酒精同樣不利于心腦血管,男性每日酒精攝入量最好低于 25 克,女性低于 15 克,每周不超過 100 克。
6、保持良好心態
長期處于壓力之下,會使體內皮質醇、腎上腺素等激素水平升高,進而導致血壓上升、心率加快。借助深呼吸、冥想等方法能夠舒緩情緒,減少壓力激素的分泌。
來源: 內容綜合于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