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楊勇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 主任醫師
審核:盧文紅 國家衛生健康委科學技術研究所 研究員
前列腺癌是老年男性常見的惡性腫瘤。總體來講,其惡性程度較低,絕大部分前列腺癌生長緩慢,從確診到威脅生命,80%的患者能有10年以上的生存期。當然也有比較特殊的病理類型,生存期較短,威脅生命。
臨床中發現前列腺癌的主要危險因素,即有前列腺癌家族史、雄激素水平偏高、高蛋白飲食。
圖1 原創版權圖片,不授權轉載
家族史主要是基因遺傳,比如父輩患有前列腺癌,其兒子患前列腺癌的風險比普通人群高1-3倍。
雄激素水平低下與前列腺癌關系不大,雄激素水平偏高的男性,比如禿頂、謝頂,身上汗毛很重的男性,通常雄性激素水平偏高,從流行病學調查來看,雄激素水平偏高的男性患前列腺癌的風險要高一些,而且患病時間會略微提前一些。
高蛋白飲食主要來自于紅肉,如豬肉、牛肉、羊肉,白肉如兔肉、魚肉、雞肉,大量攝入紅肉與前列腺癌有關。
目前尚無確鑿證據表明環境因素,如大氣環境和人文環境因素(例如性生活頻率),會對前列腺癌的發生產生顯著影響。特別是人文環境因素與前列腺癌之間尚未發現直接關聯。
前列腺癌早期一般沒有任何癥狀,出現血尿說明前列腺癌已經長大到一定程度,已經侵犯到后尿道或膀胱頸、膀胱底部。一旦出現比如排尿明顯困難、骨轉移痛,幾乎毫無例外都是晚期。有的甚至出現了轉移,也沒有明顯癥狀。所以要想早期發現前列腺癌,就要每年定期進行體檢,篩查前列腺癌相關的指標。
圖2 原創版權圖片,不授權轉載
早期前列腺癌通過前列腺癌根治術能達到控制腫瘤的目的。若比較晚期,其實手術是切不干凈的,需要系統綜合治療。
實際上對于前列腺癌來說,做不做手術也取決于患者的年齡。因其本身生長緩慢,患者可能有比較長的生存期,所以對于高齡患者來說,即使早期診斷,也不是特別建議手術。因為高齡患者本身身體狀況較差,需面臨手術合并癥的風險;另外,不做手術也不會影響他的壽命。
當前,眾多國內外指南建議,對于75歲以上的患者,鑒于手術無法延長其壽命,推薦采用現有藥物進行病情控制。然而,若患者身體狀況良好,即便年齡已達75歲或80歲,仍有可能擁有超過20年的生存期,且患者本身傾向于手術治療。現有一種預期壽命計算公式,通過綜合考慮患者的身體狀況,能夠精確預測其未來預期壽命。因此,多項國際指南指出,對于預期壽命在10年以內的患者,不建議進行手術;而對于預期壽命超過10年的早期前列腺癌患者,則推薦手術治療。
前列腺癌手術現在大部分都是微創,通過腹腔鏡或機器人把前列腺癌完整切掉,因為前列腺是包著后尿道的,介于膀胱頸與尿道之間,腫瘤切掉以后,要把遠端尿道與膀胱頸重新吻合,必要的情況下還要做雙側盆腔淋巴結清掃。
來源: 中華醫學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