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觀的心態、充足的睡眠、適當的運動、均衡的營養—健康的四大基石,這些大家都擁有嗎?當今,良好的睡眠對于很多人來說已成為一種奢求。中國睡眠研究會數據顯示:中國成年人失眠發生率高達38.2%,這意味著超過3億中國人有睡眠障礙。
01什么是睡眠障礙?
睡眠障礙是指各種原因引起的睡眠覺醒的節律紊亂,導致睡眠質量異常,睡眠中行為異常所造成的臨床綜合征。
02睡眠障礙具體分類?
睡眠障礙為臨床一大類疾病,與睡眠有關的疾病已達90多種之多,最新國際指南中將睡眠障礙分成七大類,具體如下:
**1、失眠障礙:**慢性失眠、短期失眠等;
2、睡眠呼吸障礙:睡眠呼吸暫停、睡眠相關低通氣、睡眠相關低氧血癥等;
**3、中樞性睡眠增多:**發作性睡病、周期性嗜睡貪食綜合征、特發性睡眠增多癥等;
**4、異態睡眠:**睡行癥即夢游、夜驚、快速眼動期睡眠行為障礙、夢魘、睡癱等;
**5、睡眠相關運動障礙:**不寧腿綜合征、周期性腿動等;
**6、晝夜節律紊亂性睡眠障礙:**睡眠時相提前、睡眠時相延遲、非24小時睡眠節律等;
**7、無法分類睡眠障礙:**臨床部分睡眠障礙無法歸類于前六類,可歸納為第七類。
03睡眠障礙的主要癥狀有哪些?
1、睡不著
多見于失眠障礙、不寧腿綜合征(RLS)等。主要表現形式包括難以入睡、睡后頻繁覺醒、醒后不易再睡、早醒,或晨起后感到整晚沒有睡眠,白天感不適或疲乏,不能使人精神振作或恢復精力,甚至出現嗜睡等情況。
2**、睡不好**
多見于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OSA)、周期性肢體運動障礙(PLMD)、快速眼動睡眠行為障礙(RBD)等。主要表現為睡行癥、睡驚癥、睡眠期行為障礙、夢魘。有些則表現為睡眠不深、自覺多夢、雖入睡但缺乏睡眠感。
3**、睡不醒**
多見于發作性睡病、周期性嗜睡(KLS)等。主要表現為發作性睡病(日間過度思睡伴猝倒)和(或)特發性睡眠增多(日間過度思睡但不伴猝倒);有些則表現為白天晚上總想睡覺,睡眠時間明顯增多,但仍感精神不振或精力不足。
04睡眠障礙的主要危害有哪些?
1.導致晝夜節律失調、激素水平異常波動。少年兒童可出現生長發育遲緩情況,孕期人員可出現早產及低體重兒情況等。
2.可出現疲乏、注意力不集中,反應靈敏性下降,學習工作效率下降情況;可導致腦功能受到影響,出現記憶力、智力減退情況。
3.可出現精神健康問題,輕者出現神經衰弱,重者可出現焦慮抑郁表現。
4.可導致機體免疫力下降,輕者出現胃腸功能失調,重者可能增加腫瘤發病率。
5.睡眠障礙可影響多系統疾病:心血管疾病(高血壓病、心肌梗死等),腦血管疾病(腦梗死、腦出血等),內分泌系統疾病(肥胖、糖尿病等)均與之有著密切的關系。
什么是失眠?
相信不少人都有過“失眠”的經歷:
晚上睡不著,白天卻瞌睡不斷;
買最貴的保健品,熬最晚的夜。
但是,你感受到的失眠,是真正的失眠嗎?影響睡眠質量的因素又是什么呢?
01失眠障礙相關檢查項目
**1、整夜多導睡眠監測(PSG):**睡眠障礙診斷的“金標準”。有助于對慢性失眠的嚴重程度評估和指導治療;
**2、日間多次小睡潛伏期測試(MSLT):**評估白天嗜睡程度的“金標準“,用于評估失眠嚴重程度的一個重要指標;
**3、睡眠問卷:**如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SQI)、失眠嚴重指數量表(ISI)、Epworth嗜睡量表(ESS)等;
**4、睡眠日記:**一般連續記錄2周;
**5、體動記錄儀( Actigraphy):**常佩戴于手腕部,使用簡單、方便,可以在家完成,真實反映睡眠衛生習慣和排除睡眠節律問題。
失眠的治療
1、睡眠衛生教育
1、1 規律作息 保持穩定的生物鐘,與大自然同步;避免睡眠時間無節律、午睡或臥床時間過多、經常熬夜等;
1、2 改善睡眠環境 適宜的臥室溫度(20-23°C),舒適的床(床寬以人肩寬2.5-3倍為宜、床鋪高度45-50cm為宜、床鋪長度為就寢人身高+20cm為宜),柔和偏暗的燈光;
1、3 睡眠姿勢 對于健康成人來說,仰臥位是最佳睡姿;俯臥位會壓迫肺部和心臟,影響呼吸;左側臥位會壓迫心臟;對于打鼾者,仰臥位會加重打鼾,右側臥位是最佳睡眠姿勢;
1、4適度運動 運動時間以白天為主,睡前3小時避免大量運動;運動方式以有氧運動為宜,如散步、快走、慢跑等;睡前可以做一些緩沖活動,如閱讀雜志、短故事、書,聽一些舒緩的音樂,提升睡眠質量;
1、5科學飲食 首先一定要吃早餐;其次,晚餐在睡前2-3小時,避免夜宵和刺激性食物;限制茶葉、咖啡等攝入量。
2**、**失眠認知行為治療(CBT-I)
國際上推薦治療失眠的一線治療手段,是非藥物治療首選方法,其短期療效與藥物相似,長期療效比藥物治療更佳。
2、1 認知治療
改變對睡眠的不合理信念和態度,做到“四不要”:
●不要對睡眠時間和質量期盼過高;
●不要刻意去睡,轉移注意力;
●不要擴大失眠的后果,“怕失眠”,糟糕至極;
●不要補覺,將睡眠時間縮短到和失眠前一樣。
2、2 行為治療—刺激控制療法
●有睡意時才上床;
●臥床20min無法入睡,應起床離開臥室,進行簡單活動,有睡意時再返回臥室睡覺;
●不在床上做與睡眠無關的活動;
●不管何時入睡,應保持規律的起床時間。
2、3行為治療—睡眠限制療法
●減少臥床時間,使其和實際睡眠時間相符,睡眠效率維持>85%至少一周,可增加15-20min臥床時間;睡眠效率<80%,減少15-20min臥床時間;睡眠效率80-85%之間,維持臥床時間不變;
●可以有不超過半小時的規律午睡,避免日間小睡。
2、4 行為治療—放松訓練
●漸進性肌肉放松;
●自然訓練;
●自我催眠;
●靜默或冥想。
3、神經調控:
如失眠治療儀、磁療、腦功能生物反饋儀等。
4、麻醉誘導深度睡眠
**超聲引導下星狀神經節阻滯(SGB):**是一種的微創治療方法,是將局部麻醉藥注射在含有星狀神經節的疏松結締組織內,以達到頸交感干、頸交感神經節與節前、節后神經及其支配范圍的可逆性阻滯,同時配合靜脈安眠藥物誘導深度睡眠。目前星狀神經節阻滯是臨床應用廣泛的治療方法,不僅用于治療其支配區域的頭、頸、胸和上肢的疼痛性疾病,而且也用于心腦血管、植物神經系統疾病的治療,其治療范圍遍及全身各部位。
5、藥物治療:(因某些藥物有副作用或成癮性,需在醫生指導下應用)
苯二氮卓類藥物:如阿普唑侖、地西泮(安定)等;
非苯二氮卓類藥物:如佐匹克隆、右佐匹克隆、扎來普隆、唑吡坦等;
中成藥類藥物:如棗仁安神膠囊等;
褪黑素受體激動劑:阿戈美拉汀;
中醫中醫治療:如練功(內養功、靜坐、樁功、太極拳、八段錦等)、足浴、熱 敷、穴位埋線、藥枕等,中醫針灸、耳穴、拔罐、刮痧、電針等療法。
來源: 湖南省睡眠研究會:科學解密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