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州大學附屬省立醫院兒科診室,

11歲的小宇(化名)

在爸媽的陪伴下前來就診,

原因是小宇的 “小丁丁” 看起來過小,

家人擔心這會影響他未來的生育。

兒科主任醫師林新富檢查后發現,小宇的主要問題是肥胖——他的陰莖被包埋在脂肪組織中。經過進一步檢查,小宇被診斷為肥胖癥,體重達72公斤,BMI指數為28.58,超過了95%的同齡人。檢查還顯示,小宇身體出現黑棘皮,臀部有紫紋,并伴有中度脂肪肝肝功能已出現異常
聽到醫生的診斷,小宇母親十分震驚,她難以相信自家 “白白胖胖” 的兒子,肝臟竟已亮起 “紅燈”
經過追問,林新富了解到,小宇家里每天變著花樣做肉菜,但對青菜的攝入量卻“睜只眼閉只眼”。小宇愛吃的炸雞、飲料等高脂高糖食物,家人也總是有求必應。在家人眼中,“胖乎乎”的小宇是他們的驕傲。

小宇媽媽雖覺得孩子胖了不太好,但因他年紀小,并未太在意。直到小宇上小學,體育成績總不及格,跑步沒幾步就氣喘吁吁,仰臥起坐、跳繩也困難重重,考慮到體育成績要納入中考,小宇媽媽才決定帶他減肥

兒童肥胖絕非個例

小宇的情況并非個例。中華醫學會內分泌學分會統計數據顯示,我國6-17歲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已達19%,相當于每5個中小學生中就有一個超重肥胖

首都兒科研究所流行病學研究室對1500名北京市中小學生的調查表明,肥胖兒童中脂肪肝檢出率達10.2%,是正常體重兒童的51倍,嚴重肥胖兒童中的檢出率更是高達40%以上

《中國兒童肥胖報告》預測,若不采取有效干預,到2030 年,7歲及以上兒童超重及肥胖檢出率將達28.0%。然而,家長對兒童體重管理普遍忽視。

林新富發現,門診中帶孩子看早熟、矮小的家長居多,專門看體重問題的較少。“往往是體育考試不及格,家長才帶肥胖孩子來就診。”

重視體重管理,刻不容緩

除兒童外,肥胖對各年齡段人群的影響都不容小覷。據福州大學附屬省立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溫俊平介紹,脂肪組織不僅是能量儲存庫,還是活躍的內分泌器官,能分泌多種激素和細胞因子。當體內脂肪過多時,激素和細胞因子分泌異常,會擾亂內分泌系統平衡,進而引發一系列健康問題。

截至2021年,中國25歲及以上成年超重和肥胖患者達4.02億,位居全球第一。其中近三成中國成年人為腹型肥胖(啤酒肚)。肥胖癥已成為我國重大公共衛生問題,位列全國第6大死亡和殘疾危險因素

今年兩會,國家衛健委明確提出重視全民體重管理。體重管理絕非只為身材好看,它關乎每個人不同生命階段的健康,無論兒童、青少年,還是成年人、老年人,都不能忽視其重要性。

來源: 福建衛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