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至15日,我國多地出現強降雨過程,水利部將今年入汛日期定為3月15日,較多年平均入汛日期(4月1日)偏早17天。面對防汛抗洪的嚴峻挑戰,做好水工程防洪調度至關重要,其中關鍵是打好防洪“三張牌”。這“三張牌”分別是**“頭牌”河道宣泄,“王牌”水庫調控,“底牌”蓄滯洪區運用。**

**作為防洪“王牌”,**水庫是流域防洪工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歷次應對洪水過程中,發揮了攔洪、削峰、錯峰的重要作用。但當前部分水庫存在超居民遷移線調度運用人員轉移避險方案不完善、補償救助保障體系不健全、防洪庫容被侵占、聯合調度機制不完善等問題,導致水庫防洪能力降低,影響水庫防洪功能正常發揮。


楓樹壩水庫泄洪
針對以上影響水庫防洪能力的問題,我院開展了水庫臨時淹沒區人口調查與人員轉移安置方案制訂、水庫臨時淹沒實物調查與補償方案研究、水庫庫容曲線復核與防洪庫容侵占情況摸排、水庫聯合防洪調度方案優化研究等一系列工作,為我省水庫防洪能力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撐。

水庫臨時淹沒區是指水庫超征地線移民線調度運用,因水庫洪水回水產生的臨時淹沒區域。水利部高度重視人員轉移安置方案編制,多次提出明確要求。

我院充分發揮省級水旱災害技術支撐單位專業優勢,承擔了新豐江、楓樹壩、灣頭水庫庫區洪水風險分析及臨時淹沒區人員轉移安置方案編制任務,明確了水庫臨時淹沒區的范圍,首次全面、細致調查了區內常住人口數量及分布,具體到個人姓名、聯系方式及住宅地面高程,創造性構建了人員轉移安置五級“包保”責任制體系和特殊群體轉移責任體系,建立了預警與警報、轉移與安置、返遷與善后等機制,確保科學、有序、高效實施人員轉移安置。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楓樹壩、新豐江的人員轉移安置方案已完成報批,并在我省2024年東江洪水防御中提供了重要支撐。





新豐江庫區現場調研

水庫超居民遷移線高程線調度運用造成的庫區臨時淹沒損失補償機制和政策不完善,也會致使水庫正常蓄水位以上防洪庫容調度運用受限,水庫防洪功能無法充分發揮。

我院調查確定了楓樹壩水庫、灣頭水庫庫區臨時淹沒區的實物補償清單,并以此為基礎,參考全國各地蓄滯洪區運用補償有關經驗做法以及其他相關法律法規和條例辦法等,梳理了水庫實際運用過程中已建立的補償機制和工作經驗,結合楓樹壩水庫、灣頭水庫防洪調度工作實際和庫區經濟社會發展現狀,研究提出了楓樹壩水庫、灣頭水庫庫區臨時淹沒損失補償政策建議,作為臨時淹沒補償政策制定和防洪調度決策的參考依據。





楓樹壩現場調研與座談

對水庫防洪庫容的侵占,會導致水庫防洪能力降低,影響水庫防洪功能正常發揮。

以陽江市某水庫為例,我院基于庫區地形測量圖構建水下與陸上一體化的高精度水庫庫區地形數字高程模型(DEM),計算和繪制了水庫的水位-庫容曲線和水位-面積曲線。之后,通過庫區地形變化分析、遙感影像識別、實地調查等方法摸排防洪庫容侵占情況,形成水庫“四亂”問題圖斑清單,并提出整治建議。項目組探索形成了一套庫容曲線復核與防洪庫容侵占情況摸排的工作方案和標準流程,可為其他大中型水庫相關工作開展提供參考依據。

水庫聯合防洪調度方案優化,可提升調度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充分挖掘水庫防洪能力,保障防洪效益的充分發揮。

我院針對韶關市區防洪工程體系,在原有的樂昌峽和灣頭水庫聯合防洪調度方案基礎上,建立韶關市區洪水分析模型和灣頭水庫動庫容調洪演算模型,評估樂昌峽和灣頭水庫按現行方案調度的防洪運用效果,分析灣頭水庫的運用成本與減災效益,開展了樂昌峽和灣頭水庫聯合防洪調度方案優化研究,為保障灣頭水庫防洪效益的充分發揮、切實提升韶關市區防洪減災能力提供了支撐。



在極端天氣和自然災害頻發多發重發的今天,水庫作為防洪“王牌”,其防洪能力的提升直接關系到廣大民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的穩定發展。

下一步我院將繼續打好水庫防洪能力提升組合拳,積極探索現代化水庫運行管理建設路徑,**為推進“四全”管理,****完善“四制(治)”體系,****強化“四預”措施,****加強“四管”工作,**全面提升我省水庫運行管理精準化、信息化、現代化水平貢獻水科院力量。

來源: 粵水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