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是女性常見癌癥,也是全球第五大癌癥死亡原因。在我國其發病率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嚴重危害女性健康,已成為第一“紅顏殺手”。

那各位女性所關心的問題可能是:為什么會患上乳腺癌?如何讓我們遠離乳腺癌的危害?我們可以做些什么?

雖然現在乳腺癌的病因尚未完全清楚,但是研究發現乳腺癌的發病存在一些的規律性。乳腺癌的危險因素分為兩大類:個人無法改變的乳腺癌危險因素(如性別,年齡,民族,種族,環境,乳腺癌家族史等)及生活方式有關的乳腺癌危險因素。

本文重點討論生活方式相關的乳腺癌危險因素及預防方法。

生活方式相關的乳腺癌危險因素有哪些?

1. 飲酒,吸煙:飲酒會增加女性患乳腺癌的風險,飲酒量越高,患病風險越高。每天飲酒的女性比不飲酒女性患乳腺癌風險高7%-9%。吸煙亦會增加患癌風險,這里的吸煙包括被動吸煙。

2. 超重或肥胖:絕經后超重或肥胖增加女性患癌風險。成年女性每增加5kg/㎡,患乳腺癌的風險增加18%。

3. 糖尿病:已有研究表明,糖尿病是誘發乳腺癌的危險因素,合并糖尿病的乳腺癌患者預后更差。

4. 缺乏體育鍛煉:例如久坐的生活方式,會增加患乳腺癌的風險。

5. 未生育,未母乳喂養:從來沒有懷過孕或者30歲以后生育第一個孩子的女性患乳腺癌的風險約為30歲前生育女性的2倍。女性選擇母乳喂養可以減少自己患乳腺癌的風險

6. 使用雌激素類藥物:比如口服避孕藥,可以輕微增加患乳腺癌的風險。

針對以上乳腺癌的危險因素,我們能做些什么,來降低患乳腺癌的風險呢?

1. 不飲酒,不吸煙,遠離二手煙。

2. 控制體重,BMI控制在18.5-24kg/㎡之間(我們通常采用體重指數(BMI)作為判斷肥胖的簡易指標。BMI(kg/m)=體重/身高。BMI≥28.0kg/㎡為肥胖,24.0-<28.0kg/㎡為超重,18.5-<24.0kg/㎡為體重正常,<18.5kg/㎡為體重過低。)

3. 適當的體育鍛煉:規律的鍛煉不僅可以防止肥胖,降低性激素水平,降低血中胰島素水平,這些均有助于降低乳腺癌風險。

4. 糖尿病患者,積極治療,及時采取飲食及生活方式干預,控制血糖。

5. 舒緩生活壓力,控制不良情緒,保持良好睡眠。精神壓力大,焦慮,抑郁等會導致內分泌紊亂,增加患病風險。

6. 適齡生育,堅持母乳喂養。

7. 膳食營養因素亦可能是影響乳腺癌發生的重要因素,但在亞洲對于飲食習慣與乳腺癌的研究較少。

目前以中國人為對象的研究發現,大豆攝入可能是乳腺癌發病的保護因素。青少年時期大豆類制品攝入多可能降低成年后乳腺癌的風險。因此可以在每天的飲食中加入豆腐,豆漿等豆制品。

在日本出版的《乳腺癌診療指南(2018年版))指出,攝取乳制品有降低乳腺癌風險的可能性。所以為了預防乳腺癌,推薦每日飲用至少240ml 低脂牛奶。

只要女性不抽煙,不飲酒,堅持良好的飲食及運動習慣,保持良好情緒,就能明顯的降低患乳腺癌風險。

是不是我們遠離這些危險因素后,就不得乳腺癌了呢?

答案是否定的,目前還沒有哪種方法可以百分百的預防乳腺癌的發病。既然無法做到精準的病因學預防,我們可以針對發病學預防,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可以提高生存率,降低死亡率。早發現是三早的核心與關鍵。通過有效,簡便,經濟的乳腺檢查,達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的目的。

具體有哪些篩查方法呢?

1. 自我檢查:堅持定期的乳房自我檢查,包括觀察乳房、體會自覺癥狀的變化,掌握乳房自我檢查的方法

2. 乳腺臨床檢查:外科醫生的乳腺觸診

3. 乳腺X線檢查:建議1-2年做一次鉬靶檢查

4. 乳腺超聲檢查:簡單便捷,無輻射,可做為常規的乳腺癌篩查手段

5. 乳腺磁共振成像檢查(MRI):鉬靶和超聲檢查有疑似乳腺癌,可以進一步進行MRI檢查。

乳腺癌和其他惡性腫瘤相比,乳腺癌生存率相對較高。早期乳腺癌,如乳腺原位癌的五年生存率99%~100%,上海地區第一期乳腺癌的五年生存率已經達到了93%。所以,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以及規范治療,在乳腺癌防治中顯得尤為重要。

乳腺是我們女性的重要器官,需要我們的細心呵護。了解乳房的保健常識,防微杜漸,避免諱疾忌醫,愛護乳房、拯救乳房,從每個人自己做起。

作者:蔡康新 上海市奉賢區中醫醫院

來源: 四川廣播電視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