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也稱“升分”,古時又稱“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春季第四個節氣。斗指卯,太陽黃經達0°,于每年公歷3月19-22日交節。春分是中國的農歷節氣,遠在春秋時代,就定出仲春這個節氣,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春分一詞最早可以追溯到《周禮》中的記載,而在《尚書》、《詩經》等古籍中也都有關于春分的描述。
一、春分三候
一候玄鳥至
玄鳥就是燕子,屬于季節性候鳥,春分時節北方天氣變暖,在南方越冬的燕子又飛回北方,銜草含泥筑巢居住,又開始新一年的生活。
二候雷乃發聲
雷鳴之后再過五日,看見閃電。雖說驚有雷聲,可是真正多雨的時節是在春分,這個時候天氣轉暖,雨水增多,空氣潮濕,于是有二候“雷乃發聲'。
三候始電
由于雨量漸多,伴隨著的是雷聲和閃電。這時人們經??梢钥匆姀脑崎g凌空劈下的閃電。
二、春分習俗
1. 吃春菜
春分時節,是吃春菜的大好時節。廣東開平蒼城鎮姓謝的人家,有個習俗,叫“春分吃春菜”。春菜是一種野莧菜,每逢春分這天,全村人都去采摘春菜,寓意是祈求家宅安寧,身強力壯。
2. 豎蛋
春分豎蛋,也稱春分立蛋,是指在每年春分這一天,各地民間流行的“豎蛋游戲”,這個中國習俗也早已傳到國外,成為“世界游戲”。4000年前,華夏先民就開始以此慶賀春天的來臨,“春分到,蛋兒俏”的說法流傳至今。
3. 放春牛
春分隨之即到,其時便出現挨家送春牛圖的。其圖是把二開紅紙或黃紙印上全年農歷節氣,還要印上農夫耕田圖樣,名曰“春牛圖”。送圖者都是些民間善言唱者,主要說些春耕和吉祥不違農時的話,每到一家更是即景生情,見啥說啥,說得主人樂而給錢為止。言詞雖隨口而出,卻句句有韻動聽。俗稱“說春”,說春人便叫“春官”。
三、春分養生
1.春分飲食·甘而少酸
春分節氣飲食調養總的原則是以清淡為主,宜甘少酸。春季肝氣旺、脾氣弱,脾虛易致疲乏、四肢無力等。
此時當多吃甘平補脾之食物,如牛奶、豆制品等;吃時令蔬菜,如豆芽、萵苣、黃花菜等,可增強人體脾胃之氣。滋肝益腎之品,如枸杞、花生、大棗、桂圓,以及櫻桃、草莓等水果,也可多食用。
2.春分運動·量力而行
春光明媚,草木蔥郁,應適當進行戶外運動,呼吸清新空氣以利肝氣疏泄,能起到護肝養肝的作用。
可在陽光下適度活動,比如到樹林、公園、河邊散步、慢跑、騎行,或練太極拳、八段錦、五禽戲、易筋經等,鍛煉時間以上午9~10點為宜。也可以在室內養綠植、花卉、盆景,怡情養性,這樣既可鍛煉身體,又能使心情愉悅。
中老年人和心腦血管疾病患者運動時尤應注意循序漸進、量力而為,以微汗出為佳。
3.春分保健·沐足梳頭
春分時節是大自然陽氣萌生、升發之時,人體陽氣也順應自然,有向上向外升發的特點,表現為毛孔逐漸舒張,代謝旺盛,生長迅速。
趁此時節,晨起多梳頭以刺激頭部諸多經絡穴位,能讓體內陽氣升發舒暢,經絡氣血暢通。到了夜晚,寒邪易從足部入侵,臨睡前以熱水沐足既能保持足部整夜溫暖,顧護陽氣,還能改善部分患者的睡眠質量。
四、春分美食推薦
1.菠菜春卷
面皮里加入新鮮的菠菜,既營養又美味。春季的菠菜最為鮮嫩可口,有助于解毒、降春燥,還富含鐵元素,可補血補氣。因為菠菜里的草酸含量較多,有礙于鈣和鐵的吸收所以吃菠菜時記得要焯水處理。
2.紅棗薏米燉排骨
春季氣候多變,天氣乍寒還暖,人就容易感冒。此時脾胃偏弱紅棗能養脾,薏米能祛濕,排骨營養價值高,這道菜能增強人體免疫力是立春時節理想的滋補品。
在中華傳統文化中,春分不僅僅是天文現象,更寄托了人們對大自然的敬畏和對時序更迭的體悟。春分的含義主要體現在陽光直射赤道,白晝與黑夜時間相等,象征著陰陽平衡,萬物萌發。同時,春分也被賦予了和諧、協調、平衡的象征意義,引導人們順應自然規律,追求內在心靈的平衡,體會生命的變化。
來源: 河北省健康科學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