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 稱:蕓芥、芥子菜、紫花南芥、德國芥菜、香油罐功 效:補肝腎、津枯血熱、大便秘結、潤腸潤在互聯網的海洋中,我曾經無意間發現一道名為“芝麻菜沙拉”的美食。最初,從字面上解讀,腦海中浮現出一道加入芝麻的美味佳肴。然而,在我進一步閱讀了相關的介紹之后,我才知道,原來這道菜與芝麻并無直接聯系。事實上,它是一種蔬菜,其名字叫作“芝麻菜”,而沙拉正是以這種蔬菜為主要食材。

芝麻菜隸屬于十字花科芝麻菜屬一年生草本植物。它在不同的地區和文化中有著多種稱呼,例如芝麻葉、火箭菜、臭菜、東北臭菜、蕓苔等,而在維吾爾語中,它被稱作“坤局提”。它之所以被命名為“芝麻菜”,是因為它的葉片呈羽狀,顏色深綠,散發出一種類似胡麻的香味,并且,在食用時會產生一種刺激性的辛味。除了這些名稱,芝麻菜還有其他別稱,如紫花南芥、德國芥菜等,這些名稱不僅揭示芝麻菜,在不同地域和文化中的多樣性,也反映人們對這種蔬菜的深厚情感和豐富認知。

芝麻菜原產于東亞和地中海沿岸地區,早在兩千多年以前,古羅馬人就開始采集這種植物,并將它馴化為蔬菜食用。它通常生長在海拔1400至3100米的地區。在中國,芝麻菜的分布非常廣泛,主要分布在黑龍江、遼寧、內蒙古、河北、山西、陜西、甘肅、青海、新疆、四川等區域。在國外,分布在歐洲北部、亞洲西部及北部、非洲西北部等地區。芝麻菜喜涼爽濕潤環境,它需要充足的光照,具有較強的耐旱能力,半耐寒,對土壤的適應性較強,能夠耐受瘠薄的土壤。盡管如此,若扎根在疏松、肥沃、排灌條件較好的土壤中,長得也更為旺盛。

與芝麻菜的傳說故事很多,有一個版本流傳甚廣。

很久以前,在遙遠的國度里,有一位美麗的公主。她擁有一頭烏黑亮麗的長發,頭發上的香氣會吸引蝴蝶和小鳥。然而,公主卻有一個心愿,她想找到一種能夠讓頭發更加光澤亮麗的方法。

有一天,一位智者告訴公主,在遙遠的東方,有一種神奇的植物,它的葉子能夠磨成粉末,用來洗頭,可以讓頭發變得像絲綢一樣光滑,像夜空一樣烏黑。公主聽后,非常興奮,決定親自去尋找這種神奇的植物。

經過漫長的旅途,公主終于找到了這種植物,它的葉子確實非常特別,上面布滿了細小的芝麻狀的斑點。公主按照智者指點的方法,將葉子磨成粉末,用來洗頭。不久之后,公主的頭發變得更加光澤亮麗,而且香氣四溢,吸引整個王國的人們。

從此以后,這種神奇的植物,被人們稱為“芝麻菜”。它的葉子成了許多愛美女生護發的秘訣。這個故事也被口口相傳,激勵著人們去探索和發現生活中的美好。

芝麻菜的植株高度通常介于二十至九十厘米之間,它的莖干直立,相對細弱,通常較矮,但上部常常分枝,形成直立的圓柱形結構,顏色為淺褐色,表面疏松生長著硬長毛,或者無毛。基部的葉片相對較小,形狀為橢圓形,邊緣有細齒;而下部的葉片較大,呈現出大頭羽狀分裂的形態,或者不完全分裂。頂裂片通常近圓形或短卵形,邊緣有細齒,而側裂片則呈現卵形或三角狀卵形,邊緣完整,僅在下面的脈絡上稀疏地生長著柔毛;葉柄的長度一般在二到四厘米之間,而上部的葉片則沒有葉柄,通常具有一到三對裂片,頂裂片為卵形,側裂片則為長圓形。芝麻菜總狀花序上疏松排列著花朵,每朵花的花梗長度二到三毫米,表面覆蓋著長柔毛;萼片呈長圓形,帶有棕紫色,花梗上則有蛛絲狀的長柔毛;花瓣為黃色,之后會變成白色,并帶有紫色的條紋。它的果實是一種長角果,形狀為圓柱形,顏色為灰褐色,頂端尖銳,具有五條縱脈,與諸葛菜的長角果相似;種子較小,形狀近似球形或卵形,類似于芝麻的形狀,顏色為棕色,表面有棱角。

記得有一年,我前往姨媽居住的村莊,陽光明媚的午后,漫步在蜿蜒的田埂上,享受著大自然的寧靜與和諧。突然間,一股淡淡的香氣隨風飄來,輕柔地拂過我的鼻息,讓我感到一陣異樣的驚喜。我好奇地順著這股香氣的源頭望去,發現綠油油的芝麻菜。芝麻菜在陽光普照下,顯得格外翠綠,我忍不住彎下腰,摘了幾片芝麻菜的嫩葉,放在鼻尖輕輕嗅著。果然,一股類似炒芝麻的香味撲鼻而來,雖然這股香氣并不濃烈,但足以讓人陶醉。我將這些嫩葉放在嘴里細細咀嚼,期待著能品嘗到傳說中的芝麻香氣。然而,出乎意料,我并沒有感受到芝麻的香氣,反而品到一種類似蘿卜的辛辣味,還帶有一點微苦的口感。這種味道與預期不同,卻別有一番風味,讓我對這片田野和它的產物充滿新的認識和尊重。芝麻菜微辣的味道,已經讓我的喉嚨感到一陣不適。我立刻意識到需要采取一些措施來緩解這種不適感,于是,我急忙跑向附近的沙果樹下,迅速摘下一枚沙果,將其送入口中。沙果的甜味和清新的口感,立刻在口中擴散開來,有效地中和芝麻菜的辣味,讓我感到一種舒緩和舒適。這種自然的解辣方法簡單,可以迅速擺脫因食用芝麻菜而產生的不適感。

在清代,有一位著名的植物學家名叫吳其浚,他在著作《植物名實圖考》中詳細描述了芝麻菜:“芝麻菜,生云南,如初生菘菜,有黑縷,高尺許,生食味如白苣。”可見,吳其浚不僅是理論研究者,更是實踐派的學者。在民間故事中,芝麻菜常被賦予神奇的藥用價值。相傳在古代,有一位農夫因長期勞作而身體虛弱,一日偶遇一位老者,老者告訴他芝麻菜具有強身健體的功效。之后,農夫每日食用芝麻菜,不久身體明顯好轉,力氣大增。從此,芝麻菜能強身健體的傳說,便在民間流傳。

故事是民間傳說,當時并沒有科學依據。隨著現代醫學研究,發現芝麻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確實對身體有益,在眾多野菜中,芝麻菜以其獨特的芝麻香味和豐富的營養價值脫穎而出,被譽為抗癌“明星”。《 中國高等植物圖鑒》《 北京植物志》《 中國野菜開發與利用》《中華野菜食譜》《 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等中外文獻中,均有其入食或入藥的介紹。《滇南本草》也記載芝麻菜具有補肝腎、津枯血熱、大便秘結、潤腸潤燥等功效,在一些地區,芝麻菜可以治療多種疾病,如咳嗽、感冒、消化不良,還可用來治療中風、中寒以及暑熱等病癥,《滇南本草》記載,芝麻菜的種子具有催乳作用,對產后婦女有幫助。據說,將芝麻菜搗碎后敷于患處,可以緩解疼痛和消炎。

芝麻菜,既可作為藥材,又可作為食材,在探索植物世界的旅途中,對于熱愛美食的朋友們而言,無疑是幸福的事情。經常食用芝麻菜,不僅可以享受到它的美味和口感,而且,還被證明是抗癌康復過程中的有力幫手。芝麻菜的嫩莖和葉子可以作為野菜來食用,同時也可以作為動物的飼料;而它的種子則可以用來榨油,其含油量可以達到30%。榨出的油不僅可以用于日常的烹飪食用,還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

在中國的一些民間地區,人們有長期食用芝麻菜的傳統習慣。選擇在春季的時候,采摘芝麻菜的嫩苗來食用。在食用之前,需要將采摘來的芝麻菜清洗干凈,然后,放入沸水中焯燙幾分鐘,接著再用清水浸泡一段時間,擠去多余的水分后,就可以進行涼拌、煮湯或者熱炒等多種烹飪方式。無論是哪一種烹飪方式,最終的成品,都會呈現出令人愉悅的色澤,還有清新的香味,讓人食欲大增。

芝麻菜,名字本身就充滿了濃郁的生活氣息,獨特的口味,帶有濃厚的鄉土風味,仿佛讓人感受到與大自然的親切感。其實,它與我們日常生活緊密相連,與我們的身體息息相關。無論是人類,還是動物,它既可以作為一道美味的菜肴,又可以作為草本植物入藥,它具有雙重的身份和價值。因此,芝麻菜既是菜,也是藥;既是草,也是菜。它在我們的生活中,扮演著多重角色,既滿足我們的味蕾,又為我們的健康提供保障。

(圖片來源于網絡)

作者 | 陳鳳華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自然資源作家協會會員,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吉林省作家協會會員。2020年獲得“長白山自然保護區建區60周年長白山生態文明建設優秀志愿者”稱號。```

來源: 吉林科普微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