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大學“科普中國高校行”優秀科普作品-圖文類)
海南環島海域——海洋魚類的“藍色伊甸園”
海南大學海洋生物與水產學院24級 馮锃
指導老師:宋一清
海南島是中國第二大島,是中國南海北部的重要島嶼,其周邊海域擁有復雜的水文環境和豐富的海洋生物多樣性,受南海暖流和沿岸流的影響,形成了獨特的海洋生態系統。這里不僅是中國重要的海洋旅游勝地,更是海洋魚類的天堂。海南環島的海域,從清澈的珊瑚礁淺灘到深邃的外海,孕育著無數色彩斑斕、形態各異的魚類。它們在這里繁衍、生存,構成了一個生機勃勃的海底世界。
一、海之環,魚之夢:海南環島魚類探秘
海南環島的海洋魚類種類繁多,據不完全統計,海南島周邊海域已記錄的魚類超過1000種。這些魚類分布在不同的海域和生態區域,構成了一個復雜而多樣的海洋生物群落。
(一)珊瑚礁的守護者:小丑魚
小丑魚是海南環島海域中最為人熟知的魚類之一。它們通常生活在珊瑚礁的??浇?,與海葵形成了獨特的共生關系。小丑魚的體色鮮艷,橙色的身體上點綴著白色條紋,非常醒目。它們以小型浮游生物為食,而海葵則為它們提供了庇護所,幫助它們躲避天敵。
(二)海洋中的“變色龍”:蝴蝶魚
蝴蝶魚是海南環島海域的“顏值擔當”。它們的體型扁平,色彩豐富多樣,有的身上帶有鮮艷的條紋,有的則點綴著各種斑點。蝴蝶魚最大的特點是它們能夠像變色龍一樣改變體色,以適應不同的環境,躲避捕食者。它們主要以珊瑚礁中的藻類和小型無脊椎動物為食。
(三)深海的“精靈”:花園鰻
在海南環島的深海沙地和珊瑚礁邊緣,常常能看到一種奇特的魚類——花園鰻。它們的身體細長,像一根長長的鞭子,通常只有頭部露出沙面,身體的其余部分則深深地埋在沙子里。花園鰻的頭部很小,眼睛和嘴巴都長在頭部的前端。它們以浮游生物為食,當有獵物靠近時,它們會迅速伸出身體,將獵物捕獲。
二、為什么海南島周邊海域能成為海洋魚類的天堂?
海南島四面環海,擁有廣闊的海域和多樣的海洋生態系統。從北部的瓊州海峽到南部的南海海域,從東部的萬寧、陵水到西部的昌江、儋州,海南島的海洋環境復雜多樣。這里有珊瑚礁、海草床等多種生態類型,為海洋魚類提供了豐富的棲息地。
(一)豐富的海洋生態系統
海南環島海域擁有復雜的海底地形和多樣的生態系統,包括珊瑚礁、海藻床、暗礁和淺海區域。這些生境為海洋魚類提供了豐富的棲息地和食物來源,促進了其多樣性的發展。
珊瑚礁:海南島地處熱帶北緣,是我國最適宜生長珊瑚的區域,沿著海岸走,可以見到星羅棋布的珊瑚礁盤點綴在海南島的周圍,就像一串華麗的珍珠項鏈。然而你可能想象不到,這樣美麗的珊瑚礁,卻是海南島最勇敢無畏的海岸守護者。珊瑚礁是魚類的重要棲息地,其復雜的結構為仔稚魚提供了躲避捕食者的庇護所,同時珊瑚礁生態系統中豐富的浮游生物和小型無脊椎動物為海洋魚類提供了充足的食物。
海草床:在海南島,海草床大多分布于東部沿岸,以海菖蒲、泰來草等種類為優勢種,西部沿岸僅有零星分布。其中,位于海南島東南部的陵水黎族自治縣設有我國首個以海草床為保護對象的海洋特別保護區。海草床中的海草和附著生物為海洋魚類提供了豐富的食物資源,同時海草的葉片和莖部也為海洋魚類提供了遮蔽場所。
(二)季節性水流的影響
海南環島海域受季節性水流的影響,春夏季節的海南暖流和秋冬季節的臺灣寒流交替作用。這種季節性水流不僅帶來了豐富的浮游生物和營養物質,還促進了不同海域魚類的洄游和繁殖,增加了海洋魚類的種類和數量。
(三)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
海南島位于熱帶和亞熱帶的交界處,氣候溫暖濕潤,海水溫度較高,適合多種魚類的繁殖和生長。此外,海南環島海域的水質相對較好,透明度高,為海洋魚類的生存和發育提供了良好的環境。
三、保護海南環島環境,共筑海洋詩篇
海南環島周邊海域憑借其獨特的自然條件和豐富的生態系統,成為了海洋魚類的“藍色伊甸園”。這里不僅是魚類的天堂,也是人類探索海洋奧秘、保護海洋生態的重要窗口。保護這片海洋生態,不僅是保護海洋生物的家園,更是維護地球生態平衡的重要舉措。希望更多的人能夠關注海洋生態,讓我們共同珍惜這片海洋的饋贈,守護這片蔚藍的家園。
來源: 海南大學科普團隊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