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力障礙是世界上發生率最高的感官缺陷性疾病。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在2020年發布的全球聽力報告顯示,全球目前患有聽力損失的人群超過4.3億。

而在大家的身邊,我們大部分人都喜歡有事沒事掏耳朵,喜歡聽音樂時聲音開到很大音量……這些不經意的習慣都會給我們的聽力造成傷害。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研究發現:聽力好的老人比聽力受損的同齡人更長壽。研究主要針對70歲以上老人調查發現,存在聽力損失的人在未來的幾年里死亡的可能性要比正常人高出21%~39%。

【1】如何判斷自己聽力有沒有問題?

1.聽力下降 2.耳鳴 3.耳痛

【2】哪些不良習慣會損傷我們的聽力?

1.掏耳朵是很多人都有的習慣,殊不知這種看似講衛生的行為卻是在損害我們的聽力,用尖銳物品掏耳朵,容易造成鼓膜穿孔,未消毒過的挖耳勺或其他不干凈的物品掏耳朵,易造成外耳道發炎,嚴重時可導致聽力減退。

2.經常發脾氣、情緒激動、生氣、憂郁、悲傷等負面情緒,都有可能誘發突發性耳聾。

3.用力擤鼻涕,易將含有大量病毒和細菌的鼻涕向鼻后孔擠出,到達咽鼓管引發中耳炎。

4.長期暴露于煙草煙霧或二手煙,喝酒,因為煙草中的尼古丁等毒素會引起內耳小血管收縮痙攣,使內耳血液循環發生障礙,而酒精慢性中毒可直接損害聽神經。

5.耳機聲音過大,在音量過大的環境下,1小時15分鐘就可能造成永久性聽力喪失。

6.高空跳傘或潛水:突然的氣壓變化可能會造成對耳膜損傷,導致耳痛、耳鳴或聽力下降。

7.長時間接觸有害化學物質,如接觸一些有害化學物質,如有機溶劑、重金屬等,可能會損傷內耳的感覺細胞,導致聽力損傷。

【3】如何保護我們的聽力?

1.遠離噪音,避免長期持續的噪聲刺激,如隨身聽、機器轟鳴聲等。

2.經常戴耳機應掌握“60~60~60”原則:音量不超過最大音的60%,連續聽的時間不超過60分鐘、外界聲音最好不超過60分貝。

3.當出現耳鳴、耳悶、頭暈、注意力不集中等現象時,應該引起警惕,建議每年進行一次聽力檢查。接觸噪音頻繁人員則建議每年檢查兩次。

4.飲食補鋅,缺鋅是導致老年性耳聾的一個重要原因,平時可以多吃魚、牛肉、豬肝、雞等富含鋅的食物。另外,鎂的缺乏也易導致聽力減退,不妨多吃海帶、紫菜、芝麻等。

5.注意用耳衛生,良好的用耳衛生對保護聽力尤為重要。例如:預防耳內進水、不要經常掏耳朵。

6.定期檢查聽力:每年至少一次,及時發現并干預聽力問題

7.注意放松我們的心情,減少壓力,良好的心態也是保護聽力的良方。

親愛的小伙伴們,耳朵雖小,卻和我們的日常生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充斥著我們生活的每一個音符,每一處角落。從今天開始,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用科學的方法更好保護我們的耳朵,呵護我們的聽力寶藏吧!

小伙伴別忘了,分享給你們身邊的朋友,讓更多的人能更好的保護耳朵,保護聽力,珍惜這份感知美好世界的聽覺禮物。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來源: 泉州市第一醫院護理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