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3日,音樂人趙英俊因肝癌去世,年僅43歲;2021年2月27日,喜劇影星吳孟達去世,享年68歲,其原因也是肝癌,并且「達叔」從發現罹患肝癌到去世,只有短短3個月時間,令人心痛不已。
發人深省的是我國是肝癌高發國家,我們先通過幾組數據來了解一下肝癌:根據2020年12月,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署發布的全球最新癌癥負擔數據顯示,近5年我國原發性肝癌的發病人數占全球42.5%,年平均發病人數為99.5萬例,男性患者居多。在我國,肝癌患者中92.5%存在慢性乙肝病毒的感染。
2020年肝癌有兩項指標在我國排名靠前,分別是發病率居惡性腫瘤第5位,死亡率居第2位,死亡人數約39.1萬。由以上數據可見肝癌的嚴重程度,那究竟什么是肝癌?肝癌有哪些癥狀?肝癌是怎樣引起的?如何早期發現肝癌?生活中存在哪些致癌因素?又應該如何預防肝癌呢?
3月18日,正值全國愛肝日,就一些關于肝癌的問題,我們特地邀請了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院肝病消化中心主任醫師范春蕾進行了解答,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關于肝癌的知識,共同保護我們的小心“肝”。
一、什么是肝癌
在解釋肝癌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肝臟。肝臟位于身體右側肋骨深部,是人體重要的消化器官之一。肝臟的功能十分強大,它相當于人體的代謝工廠,參與多種營養物質,如蛋白質、脂肪、糖類以及維生素等的合成、轉化和分解;參與體內激素的代謝,以及酒精、藥物、代謝廢物的分解和解毒;此外,還可以分泌膽汁幫助消化、制造凝血因子幫助止血等等。
而肝癌是原發性肝癌的簡稱,指的是發生在肝臟細胞或肝內膽管細胞的惡性腫瘤,會嚴重影響肝臟的各種功能。
二、肝癌是怎樣引起的
肝癌的病因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包括內因和外因,內因主要是指遺傳背景和遺傳易感性。家族中尤其是直系親屬中有肝癌病史者更易發生肝癌。外因主要是環境因素,包括病毒、酒精、藥物、毒物、自身免疫攻擊等等。肝癌的發生多經歷“三部曲”,即“肝炎-肝硬化-肝癌”。那引起肝癌的常見病因有哪些呢?
1.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的長期慢性感染,是肝癌多種致病因素中最主要的,常見的包括慢性乙型肝炎(HBV)和慢性丙型肝炎(HCV),其中前者最常見。如前所述,我國肝癌中92.5%的患者有慢性乙型肝炎。
長期、大量的病毒存在,會持續攻擊肝臟細胞,使得肝臟細胞反復發生炎癥,直到壞死。我們人體的細胞有自我修復機制,并且在傷口愈合時會出現瘢痕,肝臟細胞也不例外。肝臟細胞在反復進行損傷、修復的過程當中,就容易出現沒有功能、破壞肝臟內部結構的“瘢痕”,我們稱為肝纖維化。纖維化的肝臟組織不像正常組織那樣“富有彈性”,會逐漸形成一個一個結節,使得肝臟逐漸變硬,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我們接下來要講的主角:肝硬化。另外,病毒的持續存在可以導致肝細胞惡變。這里有個誤區,某些人認為肝功正常就不會發生肝癌,事實上人體內的病毒載量是和肝癌的發生直接相關的。
2.肝硬化
約70%的肝癌都是在肝硬化的基礎上形成的,肝硬化患者中約25%可以進展為肝癌。隨著正常的肝臟組織在不斷的炎癥、壞死、修復、纖維組織充填的循環過程中,肝硬化形成,可進一步發展為肝癌。引起肝硬化最常見的原因就是慢性乙型肝炎和慢性丙型肝炎;除此之外,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原發性膽汁淤積以及血色病等疾病也可引起肝硬化,進而引起肝癌。
3.酒精性肝病
從上面介紹的肝臟功能當中我們得知,攝入體內的酒精需要在肝臟進行代謝。而酒精本身對肝臟細胞損傷很大,尤其是長期大量飲酒,會嚴重損害肝臟細胞及其功能。酒精可直接促進肝臟細胞發生癌變;長期大量飲酒,比如每天飲酒多于50-70克,還會誘發肝硬化,進而導致肝癌。著實為“酒精愛好者”敲響了警鐘。
4.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指的是,除了酒精和其他明確的損傷肝臟的因素之外,所導致的因肝臟細胞內脂肪過度沉積引起的一類肝病。并且這一病因正在成為導致肝癌的重要病因,它可不經過肝硬化這一步,直接導致肝癌。
這類患者多伴有糖脂代謝異常,比如胰島素抵抗,可以簡單理解為自身降血糖功能存在異常;或者是脂質代謝異常,表現為肥胖等。當其合并有糖尿病時,發生肝癌的風險會比正常人高1.8-2.5倍。
5.家族史及遺傳因素
有家族史是發生肝癌的重要危險因素。我們舉例來說,家族中有比較近的親屬,比如父母、兄弟姐妹等患有肝癌,那么自身患肝癌的風險會顯著增加。因為母親在生產過程中,有可能將乙肝病毒或丙肝病毒傳染給孩子,長期生活的密切接觸也會傳播乙型肝炎。如果沒有及時發現、治療,就會逐漸形成慢性肝炎,進而引起肝硬化、肝癌。
此外,遺傳因素比如體內攜帶有容易誘發肝癌的基因,那么將來發生肝癌的風險性會明顯增加。
6.其他危險因素
長期暴露在黃曲霉毒素B1下可能會誘發肝癌,并且也可不經過肝硬化階段直接導致肝癌,國際癌癥研究署早在1987年就將其列為Ⅰ類致癌物。它主要存在于發霉的糧油制品、堅果等食物當中。當長期接觸黃曲霉毒素B1,并且患有慢性乙型肝炎時,發生肝癌的風險會提高約60倍。
除此之外,一些不良的生活方式,比如吸煙、飲酒、肥胖、飲用被污染的水,以及長期接觸亞硝胺類物質、有機氯農藥、其他致癌化學物質等,也會增加患肝癌的風險。
三、肝癌有哪些癥狀
那發生肝癌之后會有哪些癥狀呢?
事實上罹患肝癌之后,早期并沒有明顯的癥狀,等出現典型癥狀時,多已發展至中、晚期。「達叔」之所以從發現肝癌到去世,僅經歷了短短3個月時間,其原因之一可能就是基于此。而隨著病情發展,患者會逐漸出現以下癥狀:
1.肝區疼痛
肝臟表面以及腹膜上分布有豐富的神經末梢,隨著疾病進展,那些迅速生長的癌腫,會使得包裹肝臟表面的包膜受到牽拉,或者壓迫周圍器官,侵及腹膜從而出現肝區疼痛,也就是在身體右側的肋骨深處部位感覺到疼痛。這一般是肝癌的首發癥狀,多表現為持續性或間斷性的隱痛、鈍痛或者脹痛,并且隨著疾病進展會逐漸加重。
當癌腫位于肝臟右側時,表現為右側的肋骨角位置疼痛;當癌腫位于肝左葉時,通常表現為上腹痛,很多人誤認為是胃部的疾病;當癌腫破裂出血時,可發生劇烈的腹痛,難以忍受,甚至可能因出血量大導致休克。
然而,肝臟內部沒有痛覺神經,如果癌腫在肝臟內部,或者生長緩慢,沒有觸及到肝臟表面或腹膜,患者同樣也不會感覺到疼痛,這就給了肝癌“悄無聲息”發展的可乘之機。
2.消化道癥狀
隨著腫瘤進一步增大,會壓迫周圍的胃腸道,造成胃腸道淤血,同時也會損傷肝功能,引起一系列的消化道癥狀。比如食欲減退、惡心、嘔吐、腹脹、腹瀉等等。
3.出血傾向及出血
因為肝臟是產生凝血因子的器官,凝血因子是幫助人體止血不可或缺的成分,當肝癌損害到肝功能,使得凝血因子不足時,患者就會有出血傾向,表現為牙齦出血、皮膚瘀斑等。肝硬化引起的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之后就會引起消化道出血,表現為嘔血、黑便等等。
4.全身表現
到晚期患者會出現發熱,一般為持續性的低熱,且使用抗生素無效;全身乏力、消瘦,并且逐漸加重;還會出現營養不良、惡病質,表現為極度消瘦,用骨瘦如柴形容也不為過,貧血,完全臥床,生活不能自理等等,令患者極度痛苦。
5.伴癌綜合征
伴癌綜合征指的是與肝癌癥狀同時出現,也可出現在肝癌癥狀之前的綜合征,是肝癌自身組織產生的某些物質引起的。主要包括自發性低血糖、紅細胞增多癥、高鈣血癥、高脂血癥、血小板增多等等。
除了上述癥狀之外,肝癌中晚期患者還有一些體征,比如黃疸,肝大,脾大,腹水等等,我們可以看到肝癌中晚期的患者腹部會很大。
四、如何早期發現肝癌
前面我們已經提及肝癌的病死率很高,究其原因主要是發現不及時。而導致肝癌發現不及時的原因則是早期沒有明顯癥狀,不足以引起大家重視。
肝臟是一個強大的器官,它的再生能力很強,在受到損傷時,會先進行自我修復。只要肝臟還有約30%的正常功能,就足以滿足人體的日常所需,所以早期有可能不會出現任何癥狀。
另外,有人稱肝臟是一個“沉默器官”、“啞巴器官”,因為它對痛覺很遲鈍,所以肝癌早期患者可完全感受不到疼痛,以至于當感覺到疼痛時已經到了中晚期。因此,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是提高肝癌患者生存率的關鍵環節,尤其是肝癌高危人群,更應該與時間賽跑,為治療爭取寶貴的時間。
那是否有早期發現肝癌的方法呢?答案是肯定的。早期發現肝癌的方法主要分兩方面:警惕相關的臨床癥狀以及早期篩查。
1. 警惕相關的臨床癥狀
對于有慢性肝病,尤其是男性年齡≥40歲、女性年齡≥50歲的患者,當發現肝區疼痛即右上腹疼痛不適,或者有腹脹、食欲減退等癥狀時,不要誤認為只是胃腸道不適,建議及時就醫,以免耽誤病情。
2.早期篩查
早期篩查即定期利用各種檢查手段檢查肝臟是否存在病變,分為常規篩查和加強篩查。
(1)常規篩查
①肝臟超聲:可顯示直徑>2cm的腫瘤。肝臟超聲不僅可顯示腫瘤的大小,還可以顯示腫瘤長什么樣、具體長在哪個位置、與周圍血管存在什么關系等等。往往與AFP檢查結合,判斷是否有早期肝癌。
②AFP檢查:AFP即甲胎蛋白,它是肝癌的腫瘤標志物,當抽血檢查發現這種腫瘤標志物異常增高,并且結合超聲或其他影像檢查的異常改變,則有助于診斷早期肝癌。但是,單純做AFP檢查意義不大,因為在肝臟因其他原因受損時,也有可能導致AFP升高,所以,如果大家檢查時發現AFP升高,可先不必過于緊張。
(2)加強篩查
①CT:CT的分辨率要遠遠高于超聲,它的成像更加清晰,能夠全方位了解腫瘤,比如大小、數量、部位、形態、邊界、與肝內管道的關系、周圍靜脈中是否有血栓、是否侵犯到了鄰近的其他器官等等。并且它可以看到比較小的、超聲看不到的腫瘤。所以,當常規篩查發現可疑的異常時,還需要進一步做CT檢查。
②磁共振成像:即MRI,它的分辨率、成像效果更優于CT,能觀察到腫瘤的內部結構以及壞死情況,檢查出小肝癌、肝癌的概率會更高,并且沒有輻射。所以也經常作為早期篩查肝癌的重要手段之一。
有了早期篩查手段,并不是每個人、每個年齡階段、每年都需要做。根據慢性肝病患者患肝癌的危險程度,可有4個危險分層,每個危險分層篩查的頻率及項目有所不同。分別是:
1.低危人群
即慢性肝病早期及穩定期,包括慢性乙型肝炎攜帶狀態、單純性脂肪肝以及良性的遺傳代謝性肝病。這部分人群每年進行1次常規篩查(肝臟超聲和血清AFP)即可。
2.中危人群
即年齡>30歲,且慢性肝病處于活動期。比如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病情不穩定,超聲檢查顯示有炎癥,檢查病毒DNA時結果為陽性等等。這部分人群建議每6個月進行1次常規篩查。
3.高危人群
具有下列任意一項即屬于高危人群:
(1)患有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丙型肝炎、酒精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藥物性肝損傷、肝豆狀核變性患者。
(2)男性年齡≥40歲、女性年齡≥50歲且患有慢性乙型肝炎或慢性丙型肝炎的人群。
(3)年齡在30歲及以上,患有慢性乙型肝炎且有肝癌家族史的人群;或者長期吸煙、酗酒、肥胖、有明確的致癌物接觸史、合并有糖尿病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高危人群發展成肝癌的可能性較大,所以建議每3-6個月進行1次常規篩查,每6-12個月進行1次加強篩查(MRI或CT)。
4.極高危人群
以上高危人群伴有下列1項或多項則屬于極高危人群:
(1)各種原因所導致的肝硬化患者。
(1)超聲、CT等影像學檢查發現肝臟內有結節,或血流灌注異常,但又非肝癌的典型表現者。
(2)做實驗室檢查時,注意留意檢查結果,結果顯示血清甲胎蛋白AFP≥20ng/ml,伴或不伴異常凝血酶原DCP≥40mAU/ml及/或AFP-L3≥15%也屬于極高危人群。
(3)做影像學檢查或者肝組織的病理學檢查時,已經證實肝臟有異常的增生結節的人群。
極高危人群很容易發展成肝癌,所以這部分人群需要每3個月進行1次常規篩查,包括肝功能、甲胎蛋白、甲胎蛋白異質體、異常凝血酶原、B超等影像學檢查。必要時行增強CT或增強磁共振的加強篩查。
五、生活中存在哪些可導致肝癌的危險因素
1.黃曲霉毒素B1
其實,黃曲霉毒素B1對大家來說并不陌生,很多老人注重節儉,即便是發霉了的食物也舍不得扔,而黃曲霉毒素B1就存在于發霉的食物或者物體上。黃曲霉毒素是由黃曲霉、寄生曲霉等真菌產生的代謝產物,這些霉菌喜歡生活在變質的糧油制品、堅果等富含脂肪酸的食物當中,且喜歡陰暗潮濕的環境。我們舉例來說:
(1)變質的糧食:如大米、玉米、花生,尤其是熟的米飯、玉米等,當放置過久就容易變質、發霉,產生黃曲霉毒素B1。
(2)劣質食用油、醬:如自制或者小作坊制成的花生油、玉米油,因缺乏嚴格的衛生條件以及去除有毒有害物質的工藝,或者不慎將發霉的花生、玉米榨成油,就容易存在黃曲霉菌。另外,久放或者劣質的花生醬、芝麻醬也容易滋生黃曲霉菌。
(3)變質堅果:比如發苦的瓜子、核桃等,外皮上往往有大量的黃曲霉菌。
(4)久泡的木耳:木耳本身不含有黃曲霉菌,但如果在水中泡發過久,也容易變質滋生霉菌。
(5)未洗凈的筷子、砧板:木頭筷子、砧板上容易殘留花生、玉米等的碎屑,如果未及時清理干凈,并且放在潮濕的環境中,也會滋生黃曲霉菌。
(6)被污染的飲用水:飲用水有可能被黃曲霉菌污染。
如果長期接觸發霉的食物或水,則會超出肝臟的解毒、代謝能力,導致黃曲霉毒素堆積在肝臟當中,久而久之就有可能誘發肝癌。
2、酗酒
這種生活方式是誘發多種癌癥的“幫兇”,嚴重威脅人體健康。酒精會直接損傷肝細胞,所以酗酒的人比其他人患肝癌的風險高。如果慢性乙型肝炎或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酗酒,其發生肝癌的風險要比他人高出數十倍。數據顯示,在肝癌患者當中,約15%與飲酒有關。
3、長期熬夜
隨著年齡增長,尤其是年齡≥40歲的男性、≥50歲的女性,本身免疫力就會逐漸下降,再加上長期熬夜,肝細胞得不到休息,就會影響其修復、代謝、解毒等功能,久而久之則會增加患癌風險。
4、肥胖
如今網絡科技發達,很多人傾向于宅在家中,不運動,并且偏好高油高脂飲食。從而使得人體攝入的熱量過剩,這些過剩的熱量都會形成脂肪堆積在體內,引起肥胖的同時,還容易帶來一系列的代謝問題,對肝臟不利。有數據顯示,同時患有慢性乙型肝炎和慢性丙型肝炎的患者,若伴有肥胖、糖尿病,其發生肝癌的風險會上升100倍。
六、如何預防肝癌?
雖然我國肝癌的發病率、死亡率均較高,但我們已經了解到了肝癌的發病原因及其危險因素,只要在日常生活中加以注意,就能最大限度預防肝癌的發生。
1、接種疫苗
慢性乙型肝炎是導致肝癌最常見的原因,而接種乙肝疫苗可有效預防乙肝,進而大大減少發生肝癌的風險。
2、改善不良生活方式
(1)遠離黃曲霉毒素:減少食囤積量,縮短食物儲存時間,保持儲存環境干燥,避免食物發霉;果斷扔掉變質、發霉的大米、玉米,變味、發苦的花生醬、芝麻醬、堅果等;不在家自制以及購買劣質的花生油、玉米油;木耳泡發之后及時食用;注意徹底清洗筷子、砧板,并及時晾干;發現飲用水有問題時及時更換。
(2)戒酒;避免長期熬夜,注意勞逸結合。
(3)管住嘴、邁開腿,提倡健康飲食,如低鹽、低脂,葷素搭配,增加水果、蔬菜的攝入;同時加強體育鍛煉,積極控制體重。
(4)避免長期接觸有毒有害的化學物質,不濫用藥物。
3、抗病毒治療
如果已經患有乙型肝炎或丙型肝炎,需及時就醫,慢性乙肝患者往往需要長期堅持服用抗病毒的藥物,而慢性丙肝患者常規服用3個月抗病毒藥,病毒就可以徹底被根除(即便如此仍需定期篩查)。這樣可以大大降低發生肝癌的風險。
4、積極治療其他慢性肝病
如積極治療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以及各種原因引起的肝硬化,對預防肝癌也能起到有效作用。
來源: 中國科學技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