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近年來,隨著居家用藥場景的增多,藥物性肝損傷(DILI)已成為威脅公眾健康的重要隱患。據統計,我國每年因藥物導致的肝損傷住院病例超過25萬例,其中約20%的患者因未及時發現而發展為嚴重肝病。作為臨床藥師,我們希望通過這篇科普文章,幫助您掌握居家用藥的安全準則,遠離“隱形殺手”。
一、警惕!這些日常用藥可能傷肝
1. 西藥類
非甾體抗炎藥(NSAIDs):布洛芬、阿司匹林等長期濫用可能引發肝損傷,尤其老年人群風險更高。
抗生素與抗結核藥:異煙肼、利福平需嚴格遵醫囑用藥,擅自停藥或超量服用易誘發肝衰竭。
代謝類藥物:糖尿病藥(如格列本脲)、降脂藥(如他汀類)可能引起肝功能異常,需定期監測。
2. 中藥與保健品
“天然無毒”≠安全:何首烏、土三七等中草藥長期超量服用可能導致肝竇阻塞綜合征;含朱砂、雄黃的中成藥(如安宮牛黃丸)含重金屬,易蓄積中毒。
警惕“護肝神藥”:市場上宣稱能“保肝”“解酒”的保健品,可能違規添加藥物成分(如對乙酰氨基酚),反而加重肝臟負擔。
二、科學用藥四原則,守護肝臟第一步
1. 用藥前:三問自己
?是否需要用藥? 感冒發熱時,優先物理降溫而非盲目服藥。
?能否用非處方藥替代?如普通感冒可選擇只服用一種中成藥復方顆粒。例如若服用999感冒靈復方顆粒,該藥物已含有對乙酰氨基酚和馬來酸氯苯那敏,無需再應用對乙酰氨基酚、布洛芬膠囊等退燒藥和氯苯那敏抗過敏藥。
?是否了解藥物肝毒性? 通過藥品說明書“不良反應”或藥師咨詢,規避高風險藥物(如自行服用過量對乙酰氨基酚、含有何首烏、雷公藤的中藥保健品)
2. 用藥中:嚴守劑量與療程
勿超量服用:對乙酰氨基酚每日最大劑量不超過2g,過量易致肝壞死。
勿自行停藥:抗結核藥需全程規律服用(通常6個月以上),擅自中斷可能誘發耐藥性或暴發性肝炎。
警惕“疊加風險”:同時服用多種藥物(如抗生素+抗真菌藥)時,需咨詢藥師評估肝損傷風險。
3. 用藥后:密切觀察身體信號
早期預警癥狀:乏力、食欲減退、尿黃、右上腹隱痛等可能是肝功能異常信號,出現后需立即停藥并就醫。
定期肝功能檢查:長期用藥者(如慢性病患者)每3-6個月檢測一次肝功能(ALT、AST、膽紅素)。
三、特殊人群用藥需格外謹慎
1. 老年人
肝臟代謝功能下降,藥物半衰期延長,需減少劑量(如普萘洛爾常規劑量減半)。
避免使用經肝臟代謝的藥物(如地西泮),優先選擇腎排泄類藥物。
2. 孕婦與哺乳期女性
部分藥物(如四環素類抗生素)可通過胎盤影響胎兒肝臟發育,需嚴格遵醫囑選擇妊娠安全等級藥物(如A/B級)。
哺乳期婦女慎用含對乙酰氨基酚的復方感冒藥,以免通過乳汁損害嬰兒肝功能。
3. 慢性肝病患者
如肝硬化患者,避免使用經肝臟代謝的藥物(如丙戊酸鈉),以防加重肝損傷。
必須用藥時,選擇經腎臟代謝的藥物(如恩替卡韋),并密切監測肝功能。
四、中藥使用避坑指南
1. 避免盲目進補:
“土三七”誤服可能引發肝小靜脈閉塞病,需與“三七”嚴格區分。
長期服用含何首烏的保健品可能導致肝纖維化,建議間斷使用且不超過推薦劑量。
2. 煎煮與炮制關鍵:
不當炮制(如生半夏未減毒)會顯著增加肝毒性,務必選擇正規渠道購買炮制后的中藥材。
避免自行配伍中藥方劑,防止藥物相互作用(如含朱砂的方劑不宜與含溴化物的西藥同服)。
五、給居家用藥者的貼心建議
1. 建立用藥清單:
記錄正在使用的藥物(包括保健品),就診時提供給醫生,避免重復用藥。
2. 正確儲存藥品:
避光、干燥處存放,避免兒童接觸(如某些糖衣藥可能被孩子誤食)。
過期藥品及時清理,切勿服用。
3. 緊急情況處理:
誤服大量對乙酰氨基酚(如≥10g)需立即就醫,可聯合服用N-乙酰半胱氨酸解毒。
出現嚴重黃疸、意識模糊等癥狀時,24小時內就診可提高救治成功率。
結語
藥物是健康的“雙刃劍”,科學用藥方能趨利避害。居家用藥時,請牢記:不濫用、不超量、不混用、勤監測。遇到用藥疑問,及時咨詢藥師或醫生,讓每一次服藥都成為安全的守護而非風險的開始!
來源: 北京朝陽醫院藥事部 楊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