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后,和爸媽關于冰箱里凍肉的 “拉鋸戰” 是不是又開始啦?一邊是爸媽覺得凍肉能吃,不浪費;一邊是我們擔心凍肉的安全和健康問題。今天就來和大家好好聊聊凍了一年的肉,到底能不能吃。

圖片由AI生成

一、口感與營養雙雙 “下線

新鮮的肉,色澤紅潤細膩,看著就誘人。可凍了一年的肉呢,發褐又發干,還帶著難看的凍瘡。這可不是簡單的顏值問題,而是冷凍時間一長,肉里的脂肪和蛋白質會氧化,水分也會流失。肉里70%左右都是水分,這些水分先升華成水汽,再凝華成冰和霜,肌肉纖維蛋白質脫水、變性,肉質就變得又柴又沒彈性,吃起來像木頭,還可能有股不新鮮的怪味。

圖片由AI生成

不僅如此,冷凍時間越長,肉的營養物質流失得越多,和新鮮肉相比,差的可不是一星半點。

二、安全隱患不得不防

正規的冷凍肉流程,從初始菌落總數、揮發性鹽基氮含量,到儲存溫度都有嚴格標準。但我們家里的冰箱,很難達到這些要求。

圖片由AI生成

01細菌問題:-18℃的冷凍能抑制大部分微生物繁殖,卻殺不死細菌。平時開關冰箱門、偶爾斷電、密封條老化等,都可能讓冷凍室溫度升高,給微生物提供繁殖的機會,就算在冷凍狀態下,肉也可能發霉。而且,肉上可能攜帶嗜冷菌,比如李斯特菌,在 -1.5℃都能繁殖,-20℃也凍不死它,萬一吃了沒徹底加熱的帶菌肉,就可能生病。

02包裝風險:很多人用超市塑料袋直接裝肉冷凍,這種袋子不耐油,長期裝油脂豐富的食物,容易析出有害物質。肉凍硬后和塑料袋粘連,可能有小塊塑料誤食風險,而且袋子容易被劃破,密封性差,會讓微生物附著到肉表面。

03解凍雷區:整塊凍、全解凍,吃不完再凍回去,這種反復冷凍解凍的方式,會讓肉里的微生物迅速繁殖。解凍時的濕潤環境、適宜溫度和充足時間,都成了細菌的溫床,解凍時間越長,風險越大。

三、正確冷凍肉,記好這幾點

切成小塊分裝,吃多少拿多少,避免反復解凍。

用可冷凍的保鮮袋包裝,別用普通PE保鮮膜和塑料袋。

在保鮮袋上標注日期,方便掌握儲存時間。

定期清理冰箱,超過保存時間的肉果斷扔掉。

為了健康,可別再吃凍了太久的肉啦!

趕緊把這些知識轉發給爸媽

一起科學儲存食物

打贏這場冰箱凍肉 “拉鋸戰”

來源: 文字圖片來源參考:科普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