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信息飛速發展的時代,詐騙手段層出不窮,如同隱藏在暗處的黑手,時刻威脅著我們的財產安全和個人信息安全。無論是老年人辛苦積攢的養老錢,還是年輕人的創業資金,都可能成為詐騙分子覬覦的目標。因此,了解常見的詐騙手段、掌握防騙技巧、增強反詐意識,已成為我們每個人的必修課。

常見詐騙手段剖析

網絡刷單詐騙

網絡刷單詐騙是近年來高發的詐騙類型之一。詐騙分子通常會在社交平臺、招聘網站等發布虛假的刷單兼職信息,以“輕松賺錢、高額回報”為誘餌,吸引受害者上鉤。一開始,會返還小額傭金讓受害者嘗到甜頭,隨后誘導其進行大額刷單,并以各種理由拒絕返還本金和傭金。比如,小李在網上看到一則刷單兼職廣告,起初幾單都順利收到了傭金,于是放松了警惕。當他按照對方要求刷了一筆 5000 元的大額訂單后,對方卻以系統故障為由,要求他再刷一筆 10000 元的訂單才能返還之前的本金和傭金。小李意識到可能被騙時,已經為時已晚。

網絡貸款詐騙

網絡貸款詐騙利用人們急需資金的心理,以“無抵押、低利息、快速放款”為幌子,吸引急需用錢的人。詐騙分子會要求受害者繳納手續費、保證金、解凍費等各種費用,一旦受害者轉賬,就會以各種理由繼續索要錢財,直至受害者發現被騙。例如,張先生因生意周轉需要資金,在網上搜索貸款信息時,看到一個看似正規的貸款平臺。對方稱他的貸款申請已通過,但需要繳納 2000 元的保證金才能提現。張先生轉賬后,對方又以銀行卡信息錯誤為由,要求他繳納 5000 元的解凍費。張先生這才發現自己被騙,損失了 7000 元。

冒充公檢法詐騙

冒充公檢法詐騙是一種性質惡劣的詐騙手段。詐騙分子冒充公安局、檢察院、法院等執法機關工作人員,打電話給受害者,稱其涉嫌違法犯罪,需要將資金轉到所謂的“安全賬戶”進行核查,否則將面臨法律制裁。很多受害者因為害怕,會按照詐騙分子的要求進行轉賬。王女士接到一個自稱是某公安局民警的電話,稱她的銀行卡涉嫌一起洗錢案件,需要將卡內的 20 萬元轉到指定的“安全賬戶”進行核查。王女士驚慌失措,在沒有核實對方身份的情況下,就按照對方的要求進行了轉賬,結果被騙走了全部積蓄。

交友詐騙

交友詐騙通常發生在社交平臺上。詐騙分子會偽裝成高富帥或白富美,與受害者建立戀愛關系,然后編造各種理由向受害者借錢,如家人生病、生意周轉等。一旦受害者轉賬,詐騙分子就會消失得無影無蹤。劉先生在某交友平臺上認識了一位自稱是公司老板的女子,兩人很快確立了戀愛關系。女子稱自己的公司資金周轉困難,向劉先生借了 10 萬元。劉先生出于對女友的信任,毫不猶豫地轉了賬。然而,沒過幾天,女子就失聯了,劉先生這才意識到自己被騙。

詐騙的危害

財產損失

詐騙最直接的危害就是導致受害者的財產損失。無論是辛苦積攢的積蓄,還是用于創業、購房的資金,一旦被騙,往往會給受害者帶來沉重的經濟打擊。許多受害者因為被騙而陷入債務危機,生活陷入困境。比如前面提到的王女士,被騙走了 20 萬元的積蓄,這對她來說可能是多年的辛苦積累,被騙后她的生活質量急劇下降,甚至可能影響到她的未來規劃。

心理創傷

除了財產損失,詐騙還會給受害者帶來嚴重的心理創傷。受害者往往會陷入自責、悔恨、焦慮等負面情緒中,長時間難以自拔。一些受害者甚至會因為承受不了心理壓力而患上抑郁癥等心理疾病。例如,劉先生在交友詐騙中被騙走 10 萬元后,一直無法原諒自己的輕信,整天郁郁寡歡,工作和生活都受到了極大的影響。

社會信任危機

詐騙的頻發會破壞社會的信任體系。當人們頻繁聽到各種詐騙案例時,會對周圍的人和事產生懷疑,不敢輕易相信他人。這種信任危機不僅會影響人與人之間的正常交往,還會對社會的和諧穩定造成負面影響。比如,在一些社區中,居民之間的關系變得冷漠,大家對陌生人充滿警惕,這不利于社區的團結和發展。

防騙技巧與方法

保持警惕,不輕易相信陌生人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保持警惕,不輕易相信陌生人的話。無論是在網絡上還是現實中,遇到陌生人主動搭訕并提及金錢、個人信息等敏感話題時,要提高警惕,仔細核實對方的身份和信息。比如,當接到陌生電話稱你中獎需要先繳納手續費才能領取獎金時,要冷靜思考,不要被高額獎金沖昏頭腦,及時聯系相關機構核實情況。

不隨意透露個人信息

個人信息是我們的重要隱私,要妥善保護。不隨意在不可信的網站、平臺上填寫個人信息,如身份證號、銀行卡號、密碼等。在接到需要提供個人信息的電話或信息時,要先核實對方的身份,確認信息的真實性。例如,銀行一般不會通過電話要求客戶提供銀行卡密碼,如果接到此類電話,很可能是詐騙電話,要及時掛斷并聯系銀行核實。

謹慎對待網絡鏈接和二維碼

在網絡環境中,要謹慎對待不明來源的鏈接和二維碼。不要隨意點擊陌生人發送的鏈接,這些鏈接可能會引導你進入釣魚網站,導致個人信息泄露和財產損失。同樣,不要隨意掃描不明二維碼,有些二維碼可能會攜帶病毒,一旦掃描,手機就會被感染,從而造成信息泄露和資金被盜刷。

增強法律意識,了解常見詐騙手段

我們要增強法律意識,了解常見的詐騙手段和法律法規。通過學習和了解,提高自己的識別能力和防范意識??梢躁P注警方、媒體等發布的反詐信息,參加反詐宣傳活動,不斷積累防騙經驗。同時,要知道在遇到詐騙時如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及時向警方報案。

全民反詐的重要性與行動呼吁

全民反詐的重要性

反詐不僅僅是個人的事情,更是全社會的責任。只有全社會共同參與,形成全民反詐的氛圍,才能有效地遏制詐騙的發生。全民反詐可以提高整個社會的防范意識,減少詐騙案件的發生,保護人民群眾的財產安全和社會的和諧穩定。

行動呼吁

政府部門要加強反詐宣傳力度,通過多種渠道,如電視、報紙、網絡等,廣泛宣傳反詐知識,提高公眾的防范意識。同時,要加強對詐騙犯罪的打擊力度,嚴懲詐騙分子,形成強大的震懾力。

金融機構要加強風險防控,完善賬戶管理和資金監測機制,及時發現和攔截可疑交易,防止詐騙資金的流轉。同時,要加強對客戶的安全教育,提醒客戶注意防范詐騙。

企業和社會組織要積極參與反詐宣傳活動,在單位內部開展反詐培訓,提高員工的防范意識。同時,要加強對自身信息系統的安全管理,防止客戶信息泄露。

作為個人,我們要積極學習反詐知識,提高自己的防范意識和識別能力。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警惕,不輕易相信陌生人,不隨意透露個人信息,謹慎對待網絡鏈接和二維碼。同時,要積極向身邊的人宣傳反詐知識,共同營造全民反詐的良好氛圍。

結語

詐騙就像一顆毒瘤,嚴重威脅著我們的財產安全和社會的和諧穩定。讓我們攜手共進,全民反詐,共同守護我們的幸福生活。通過了解常見的詐騙手段、掌握防騙技巧、增強反詐意識,我們一定能夠識破詐騙分子的詭計,避免遭受詐騙的侵害。讓我們行動起來,為建設一個安全、和諧、穩定的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

牢記反詐騙口訣

陌生電話要警惕,可疑短信需注意;

中獎退稅送便宜,哄你匯錢是目的;

暴利理財和投資,多是騙局莫搭理;

刷卡消費欠話費,細分真偽辨貓膩;

任憑騙術千萬變,我自心中有主意;

不理不信不匯款,小心謹慎防萬一。

作者簡介:梁仁海,桂林理工大學教師,高級實驗師;科普中國專家,2023年、2024年科普中國百佳科普號《桂粵科普》運營者。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廣西科學家精神宣講團成員,廣東省十大科學傳播達人,廣東省科普講師團成員,中國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協會高級青少年科技輔導員。

來源: 桂粵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