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長的道路上,每個青少年都是勇敢的探險家。他們的身體如同初升的太陽,充滿無限的可能與活力。然而,在這段充滿奇跡與變化的旅程中,不少青少年會遇到一個既神秘又普遍的現象——生長痛。

生長痛,這個聽起來既熟悉又略帶幾分奇妙色彩的詞匯,實際上是青春期成長過程中的一個小插曲。它悄然無聲地提醒著我們,身體正以驚人的速度發育和變化。

01為什么會有生長痛?

生長痛,是一種讓許多孩子在夜間或劇烈運動后感到腿部(尤其是膝蓋周圍、小腿或大腿前側)隱隱作痛,卻又在檢查中找不到明顯外傷或疾病的“成長煩惱”。它一般不會對孩子的活動產生明顯影響,且隨著年齡的增長,骨骼與肌肉生長的逐漸協調,疼痛的癥狀會逐漸減輕或消失。

圖源:Pixabay

青少年在發育期間為什么會出現生長痛?主要是由于以下幾個原因:

1.骨骼生長速度過快:在快速生長期,由于長骨(主要分布在人體的四肢,如大腿骨、上臂骨)的生長速度和韌帶、肌肉的生長速度不同步,骨骼的生長速度可能超過肌肉和韌帶的生長速度,導致肌肉和韌帶受到牽拉,從而產生疼痛感,這是生長痛最常見的原因之一。

2.缺鈣:鈣是骨骼生長所必需的重要元素。如果青少年在發育期間鈣攝入不足,可能會導致骨骼生長受限,進而引發疼痛。缺鈣也會增加神經的興奮性,引發肌肉疼痛、肌肉痙攣等癥狀。因此,缺鈣也是生長痛的一個可能原因。

3.肌肉疲勞:青少年通常比較活潑好動,而長時間的運動或站立可能導致肌肉過度使用,從而產生疲勞和疼痛感。適當的休息和按摩可以緩解肌肉疲勞,減輕疼痛的癥狀。

此外,雖然心理因素(如生活或學習壓力過大)也可能與生長痛有關,但這種關聯相對較弱,且更多是通過影響青少年的整體健康狀況而間接導致疼痛的出現。

02如何判斷生長痛?

判斷孩子是否為生長痛,可以從年齡段、發生時間、疼痛部位、疼痛類型以及特征等方面進行綜合考量。

年齡段:生長痛主要發生在兒童和青少年時期,特別是3至12歲的孩子。這一年齡段的孩子正處于快速生長發育階段,骨骼和肌肉的生長速度可能不同步,因此容易出現生長痛。部分兒童可能生長發育較晚,在18歲之前都有可能會出現生長痛。

發生時間:生長痛通常發生在夜間或休息時,因為此時孩子處于放松狀態,對疼痛的感知更為敏感。白天由于孩子的活動量大,即使感到不舒服,也可能因為專注于其他事物而不易察覺。

疼痛部位:生長痛主要發生在下肢,尤其是大腿、小腿和膝蓋周圍。疼痛部位通常不涉及關節,而是肌肉或肌腱的疼痛。有時疼痛也可能發生在腹股溝區域。需要注意的是,生長痛的位置并不固定,可能會在不同部位輪流出現。

疼痛感:生長痛通常表現為鈍痛、抽筋樣疼痛,偶爾可能伴有刺痛感。疼痛可能持續數分鐘至數小時不等,但一般不會超過30分鐘,極少數情況下,疼痛可能會持續超過1個小時。疼痛程度因人而異,有的孩子可能只是輕微不適,而有的孩子可能會感到比較劇烈的疼痛。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生長痛不一定痛的是腳,同樣,腳痛也不一定是生長痛。家長朋友們還是要注意,不要孩子一說腳疼就下意識地說是長身體。

實際上,有很多其他的疾病也會導致腿部的疼痛,比如軟組織損傷、青枝骨折等等。尤其是孩子正處于一個活動量大的年紀,還是有可能出現過度運動導致的肌肉拉傷、在學校里不小心磕磕碰碰導致骨折的情況。家長們一定要多留個心眼,如果發現孩子疼痛的部位有任何異常(腫脹、淤青、畸形、水腫等),就應該及時就醫,做好相關檢查,尋找真正病因。

03生長痛需要干預嗎?

生長痛是否需要干預,這主要取決于疼痛的程度和孩子的具體情況,畢竟人與人的體質不能一概而論。

輕度疼痛:如果孩子只是偶爾出現輕度疼痛,且不影響日常生活和活動,那么通常不需要進行特殊干預。這種疼痛可能是正常的生長發育現象,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和骨骼與肌肉的逐漸協調,癥狀會逐漸減輕或消失。

中度至重度疼痛:如果孩子出現中度至重度疼痛,且持續時間較長,影響了日常生活和活動,那么就需要進行適當的干預。這有助于緩解疼痛,提高孩子的生活質量,并避免可能因疼痛引起的其他問題。

04生長痛,如何干預?

補充營養:確保孩子攝入足夠的營養素,特別是鈣和維生素D,這些營養素對骨骼健康發育至關重要。可以通過飲食調整來增加這些營養素的攝入,如多喝牛奶、吃豆制品等富含鈣的食物,以及適當曬太陽以促進維生素D的合成。

這里值得一提的是,生長痛期間補鈣并不一定會事半功倍,或者說,不要等到孩子出現生長痛了才開始補鈣。鈣作為骨骼生長的重要元素,同時還肩負著維持神經肌肉功能的重任,但是外源補充的鈣的吸收效果還是因人而異。有些孩子可能對補鈣的反應較好,疼痛癥狀得到明顯緩解;而有些孩子則可能效果不太明顯。所以,如果實在不確定孩子要不要補鈣,可以先去醫院做一些基礎的生長發育檢查,按醫囑補鈣總沒錯。

減少劇烈運動:雖然運動對孩子的生長發育有益,但在疼痛發作期間,應適當減少劇烈運動的時間,避免肌肉過度疲勞。可以讓孩子進行一些輕松的活動,如散步,以促進血液循環和緩解肌肉緊張。

圖源:Pixabay

局部熱敷和按摩:使用熱毛巾或熱水袋對疼痛部位進行熱敷,可以增加血液循環速度,加速乳酸代謝產物排出,從而減輕疼痛。同時,適當的按摩也可以放松緊張的肌肉組織,達到止痛的效果。但需要注意熱敷時間和按摩力度,避免造成不適。

藥物治療:如果疼痛持續不減或加重,可以在醫生指導下使用適當的藥物進行治療。如消炎止痛類藥物(對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但需要在醫生指導下使用,避免濫用和產生副作用。

總之,生長痛是許多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會經歷的一種常見現象,雖然它可能引起不適,但通常是無害的,并且是身體快速發育的一個積極信號。讓我們以積極的心態看待生長痛——它是成長路上的一個小插曲,是孩子身體正蓬勃發展的標志。通過科學的管理和適當的關懷,就能幫助青少年順利度過這一時期!

供稿單位:重慶科技館

作者:嚶醬,醫學專業

審核專家:李春藜

聲明:除原創內容及特別說明之外,部分圖片來源網絡,非商業用途,僅作為科普傳播素材,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來源: 重慶市科學技術協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