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汪芳 北京醫院 主任醫師

審核:朱丹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 主任醫師

淀粉樣變心肌病是一種浸潤性限制型心肌病,由體內可溶性蛋白發生錯誤折疊形成不可溶的淀粉樣蛋白纖維,沉積于心肌間質,導致心臟形態和功能異常。

圖1 原創版權圖片,不授權轉載

原發性淀粉樣病變實際上是一種系統性全身性疾病,異常蛋白既可以沉積在心臟,以心臟為首發癥狀,也可以沉積在胃腸道、腎臟、骨骼、肌肉等部位。許多患者因心臟受損作為首發癥狀而就醫,其對心臟的損害極為顯著,且病情進展迅速。

原發性淀粉樣變性從病因上來講,是免疫球蛋白輕鏈的生成過剩,主要見于單克隆漿細胞病或其他B淋巴細胞增殖疾病,原其預后較差,無特效治療方式,目前臨床上嘗試如硼替佐米聯合地塞米松等化療。當然,淀粉樣變也可以繼發于其他疾病,比如感染、全身結締組織疾病、多發性骨髓瘤等,這種針對原發病進行治療就可以了,預后相對較好。

淀粉樣變心肌病可導致心肌纖維化,心臟舒張、收縮功能受限,屬于限制型心肌病的一種,進而產生一系列臨床癥狀,心衰是最明顯的一種癥狀。

圖2 原創版權圖片,不授權轉載

正常情況下,心臟以其特有的節律進行收縮與舒張。在收縮期,心室收縮末,三尖瓣與二尖瓣關閉,主動脈瓣開啟,推動血液進入主動脈,隨后血液被分配至全身各組織器官。進入舒張期,心臟放松,富含氧氣和營養的血液經由上、下腔靜脈流入右心房,同時,肺靜脈將含氧血液輸送至左心房。隨著心臟的舒張,二尖瓣與三尖瓣開啟,允許血液分別流入右心室與左心室。若心臟舒張功能受限,則血液回流受阻。由于心臟舒張不良,左心室血液回流減少,導致左心房壓力升高,進而引發肺循環壓力及肺毛細血管楔壓增高,最終可能導致肺部淤血,表現為胸悶、氣短、咳嗽、咳痰等癥狀,嚴重時患者甚至無法平臥。

診斷淀粉樣變心肌病首選超聲心動圖檢查,簡單易行而且無創,是一種最常規的檢查手段,能對心臟的收縮、舒張功能有一個初步的判斷。

首先,由于異常蛋白沉積,在超聲心動圖下顯示心肌肥厚,不但左室會肥厚,房間隔也會肥厚,而且是均勻性肥厚,與高血壓引起的心肌肥厚不同。心臟舒張功能明顯受限,E峰明顯增高,屬于限制型的舒張功能障礙。

第二,由于心肌肥厚會占據部分心腔,使心腔變小。正常情況下,心臟收縮時,心腔變小,心臟舒張時,心腔變大。由于舒張功能受限,不能相應地舒張擴大,所以心腔非常小,在超聲下是一個是非常典型的表現。

第三,左房異常增大。由于心室舒張受限制,壓力上升到心房,所以兩個心房明顯增大,這也是限制型心肌病的一種表現。

第四,由于異常淀粉樣蛋白沉積,回聲比較粗糙,呈熒光顆粒樣改變。由于淀粉樣異常蛋白沉積,超聲波反射特別不均勻,形成熒光顆粒樣的特征性改變,是淀粉樣心肌病變的特征性表現。

磁共振也能判斷心臟的功能狀態,但是耗時太長,費用也更高,難以普及。但是對于這種熒光顆粒樣改變,在超聲下一般不太容易能看出來,不如磁共振更直接,心臟增強核磁,心內膜下有心肌強化延遲的特征性改變。所以在診斷方面,磁共振比較精準,能進一步明確診斷,如果能再進一步取活檢做病理,診斷就會更加明確。

來源: 中華醫學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