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農歷三月三有哪些植物習俗文化?
【導語】農歷“三月三”即“上巳節”,也是上古時期的先民的情人節。在這個時候,人們會用哪些植物來表達愛意呢?
【答】三月初三,大地回春,青年男女紛紛拿著“蘭”和“芍藥”等香草來到野外,這兩種植物也成為愛情的象征,逐漸演變成春游踏青的節日,除了定情,人們還要舉行重要儀式,目的是消災辟邪,祈求吉祥平安。比如,人們有佩蘭祓禊的習俗,古人認為蘭草不僅有清淡久遠的幽香,還有殺蟲毒、祛除不祥的力量,通過這種儀式寄托了對美好生活的渴望。
隨著風俗的演變,民間興起了戴薺菜花、吃薺菜花的節事習俗,蘇東坡的詠薺佳句“時繞麥田求野薺”。至今流行著“三月三,薺菜花煮雞蛋” 可防治頭痛頭昏以及在灶頭放置干燥薺菜花除蚊蠅的習俗,希望自己和家人平平安安,身體健康,不生病。因薺菜遍布山野,堅韌耐寒,因此還被用來言志,辛棄疾曾寫道“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意思是志存高遠者。
除上述之外,以杜鵑花科植物烏飯樹嫩枝葉搗汁浸米蒸飯而成烏米飯。清明時節,江南一帶有吃青團子的風俗習慣,青團子主要由鼠曲草、 小白菜,艾草、養麥等植物。
來源: 科普九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