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節性爆發的流行性感冒
總是在季節變化時悄悄潛伏進我們的生活。
很多時候,小朋友們、大朋友們
在出現高熱、咳嗽、頭痛、
肌肉酸痛等表現之后,
才驚覺原來已經被流感病毒感染啦!
寶爸寶媽:醫生,那這么多人被感染,到底怎么辦?該吃什么藥?
醫生:患流感之后,疾病所導致的高熱、咽痛、乏力、全身疼痛等不適,會使我們茶不思、飯不想,“衣帶漸寬人憔悴”。因此,針對流感最好的辦法就是未病先防。
圖源:pixabay
流感預防措施
常規預防措施
01保持良好衛生習慣
勤洗手:特別是在外出回家、進食前及咳嗽、打噴嚏后。
避免接觸口鼻:盡量避免用未經清潔的手觸摸口、鼻、眼等部位,減少病毒入侵的可能性。
咳嗽和打噴嚏時的禮儀:使用紙巾或肘彎遮掩口鼻,防止飛沫傳播。
02環境衛生及消毒
定期清潔家庭和工作環境:消毒劑清潔高頻接觸的物品表面,如門把手、手機、鍵盤等。
保持空氣流通:經常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新鮮,減少病毒濃度。
03健康生活方式
均衡飲食:攝取足夠的營養,增強免疫力。
適度運動:年長兒童可以保持適量的運動,提高身體免疫力。
充足睡眠:確保每日有足夠的睡眠時間,避免過度疲勞。
04避免密切接觸
盡量減少與流感患者的密切接觸,避免去人多擁擠的公共場所,特別是流感高發季節。
流感疫苗接種
01接種流感疫苗有效
接種流感疫苗是預防流感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它不僅能減少感染流感的風險,還可降低患流感后出現嚴重并發癥的幾率。流感疫苗通常會在接種后2周左右產生抗體,有效保護期為6個月至1年。
02優先接種對象
《兒童流感診療與預防指南2024版本》建議所有≥6月齡且無接種禁忌的人群接種流感疫苗,推薦以下人群為優先接種對象:
(1)6~59月齡的兒童;
(2)<6月齡嬰兒的家庭成員和看護人員;
(3)托幼機構、中小學校等重點場所人群。
03疫苗種類
我國批準上市的流感疫苗包括三價滅活疫苗(IIV3)、三價減毒活疫苗(LAIV3)和四價滅活疫苗(IIV4).
IIV3和IIV4有裂解疫苗和亞單位疫苗,可用于≥6月齡人群接種,包括0.25mL和0.5mL兩種劑型;
LAIV3為凍干制劑,用于3~17歲人群,每劑次0.2mL。
對可接種不同類型、不同廠家疫苗產品的人群,可自愿接種任何一種流感疫苗,無優先推薦。
04接種時間
建議最好在當地流感流行季前完成免疫接種,整個流行季節都可以接種。同一流感流行季節,已按接種程序完成全程接種的人員,無需重復接種。
合理的個人衛生習慣、環境清潔和接種流感疫苗是全面防控流感的有效方法。
積極預防和及時接種疫苗,
不僅能保護自己和家人,
也有助于減少公共衛生負擔。
但是萬一流感病毒突破防線
使小朋友們患病了
我們也不能“打無準備之仗”
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得了流感之后,
小朋友們該如何用藥吧
流感用藥TIPS
如何用藥
01
對于患流感的寶寶們,需要評估寶寶們的一般狀況、疾病的嚴重程度、癥狀起始時間及本地流感流行狀況等諸多因素,來確定流感寶寶的治療方案。通常,建議發病后48小時內給予經驗性抗病毒治療,早期治療效果更好。但在出現流感樣癥狀48小時后抗病毒治療依然有效。
02
目前,可應用于臨床的特異性抗流感病毒的藥物有阿比多爾、奧司他韋、扎那米韋、帕拉米韋、法匹拉韋、瑪巴洛沙韋等。
03
對于5歲以上健康的癥狀輕微的流感寶寶可以暫不用藥,居家觀察,做好防護措施,避免感染他人。多休息,適當多喝水,發熱時對癥處理,如果癥狀加重,需及時使用抗流感病毒藥物及就醫。
抗流感病毒藥物用法、用量及療程
注:圖表引用自《兒童流感診療及預防指南(2024年版)》,中華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24,39(12)
流感高危寶寶用藥注意事項
哪些是高危寶寶
對于年齡小于5歲(特別是小于2歲)、早產兒、有基礎疾病、原發或繼發免疫缺陷的寶寶們,在患流感后出現嚴重疾病和死亡的風險較高。
此外,患流感后發熱持續時間長、病程中出現喘息或氣促、合并侵襲性細菌感染等,也是寶寶們可能會發生重癥流感的危險因素。
高危寶寶盡早用藥
針對高危寶寶,即使癥狀輕也建議盡早使用抗流感病毒藥物治療,可選擇奧司他韋、扎那米韋、帕拉米韋,5歲以上的寶寶們還可選用瑪巴洛沙韋。
觀察藥物不良反應
奧司他韋可能會導致寶寶出現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對于這部分寶寶,可將奧司他韋與食物同服以提高藥物耐受性。
瑪巴洛沙韋雖導致惡心、嘔吐的概率較小,但仍然有引起胃腸道不適的可能。瑪巴洛沙韋也可與食物同時服用,但應避免與乳制品、鈣強化飲料、含高價陽離子的瀉藥、抗酸藥或口服補充劑(如鈣、鐵、鎂、硒或鋅)同時服用。
了解過以上的小知識,
相信能夠幫助大家在面對流感時
不再手忙腳亂、束手無策。
流感來勢猛,應對有妙招。
早診早治療,病去身體好!
參考文獻:
[1]《兒童流感診療及預防指南(2024年版)》,中華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24,39(12)
[2] 兒童流行性感冒疫苗預防和抗病毒藥物應用的實踐指南(2024版),中華醫學雜志, 2024,104(40)
供稿單位: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
作者:常宇南、陳瑞
審核專家:張禎禎 主任醫師
聲明:除原創內容及特別說明之外,部分圖片來源網絡,非商業用途,僅作為科普傳播素材,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來源: 重慶市科學技術協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