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曉婷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 主治醫師

審核:張 娟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 主任醫師

您有過耳悶、耳鳴的體驗嗎?您能夠分清耳悶和耳鳴嗎?您知道耳悶、耳鳴為何出現嗎?

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工作、生活壓力的加大,出現耳悶、耳鳴的人群越來越多。由于對生活、工作的影響不大,患病初期往往不能引起大家足夠的重視。然而,如果沒有得到及時治療,這些癥狀很可能發展嚴重,以致需要手術治療;甚至是某些重大疾病的預警信號,影響生命健康和生活質量。

因此,當出現持續數日的耳悶、耳鳴,不管癥狀輕微還是嚴重,都不能忽視,應及時前往醫院接受診斷和治療。

耳悶和耳鳴都是耳科疾病最常見的癥狀。它們往往出現在疾病早期,兩者間很容易區分。

您是否有洗澡時不慎耳朵進水的經驗?耳朵像被堵住了,聽聲音一邊大一邊小,這種感覺就是耳悶。有人說就像耳朵被棉花堵住了,也是這種感覺。臨床上稱聽力下降或聽力減退。

而耳鳴,往往表現為聽到不同尋常的聲音。可能是嗡嗡聲、蟬鳴聲、電流聲,也可能是敲鼓聲、心跳聲,聲調有低有高,大多數時間不影響聽聲音。這種感覺就是耳鳴。

耳悶常見原因:

1.中耳炎

突然出現的雙耳或單耳悶,同時伴有劇烈疼痛,可能是急性化膿性中耳炎的癥狀。急性化膿性中耳炎是由于病毒或細菌感染所致,發病初期,往往疼痛劇烈,當炎癥破壞鼓膜引起穿孔時,疼痛反而減輕,中耳內的膿液將會流出,表現為耳流膿。

如果僅僅表現為雙耳或單耳悶,沒有耳痛,或僅僅有輕微耳痛,同時存在鼻塞、流涕等鼻部疾病的表現,則可能是急性分泌性中耳炎。這種疾病是由于耳朵和鼻子間原本暢通的咽鼓管堵塞引起的,癥狀以傳導性聾及鼓室積液為主要特征,耳悶比較明顯,兒童比較常見,成人亦可發生。

分泌性中耳炎不僅出現在鼻炎、鼻竇炎、上呼吸道感染人群,也可能由某些意想不到的情況引發。在前往高山或高原地區,體驗高度落差較大的游樂項目,在飛機起降過程中,或潛水后,可能會突然感到耳朵發悶、聽不見聲音。這種情況是由于氣壓的突然變化導致咽鼓管未開放,造成耳內外氣壓失衡,使鼓膜內陷,嚴重時耳內可能因高負壓而出現液體滲出,引起分泌性中耳炎。此時,進行吞咽動作尤為重要,因為吞咽能促使咽鼓管開放,有助于恢復耳內外壓力平衡,從而有效預防此類癥狀的發生。

需要注意的是,在成人中,反復發作的分泌性中耳炎也可能提示鼻咽部出現疾病,這時應及時進行檢查來明確病因。

圖1 原創版權圖片,不授權轉載

2.突發性聾

當勞累、熬夜后,或生活、工作中遭受重大打擊時,一側耳朵突然耳悶,有時還會出現耳鳴、頭暈,這可能提示突發性聾。突發性聾是一種短期出現,且進展迅速的疾病,因為沒有疼痛,往往早期無法引起足夠重視。然而,突發性聾的治療往往強調早期進行,越早接受治療,聽力恢復的可能性越大。因此,當一側耳朵出現持續三天或以上的耳悶、耳鳴,應盡快就醫接受治療。

3.外耳道炎、外耳道濕疹

當耳朵出現疼痛和耳悶,但并不十分嚴重,有時也有少量流膿,但流膿后耳痛也不緩解,這可能是急性外耳道炎。如果耳朵瘙癢難忍,且出現耳悶,可能是真菌性外耳道炎或外耳道濕疹。以上疾病引起的耳悶是由于外耳道腫脹狹窄,或膿液、滲出液、真菌團塊堵塞外耳道引起的。需要注意的是,這些疾病的發生,往往與習慣性掏耳朵、或耳朵反復進水有關,因此需注意調整個人習慣。

4.耵聹栓塞

兒童耳朵發悶,還有一個比較常見的原因,就是耵聹(俗稱耳屎)比較多,耳朵進水或眼淚流入耳內,耵聹吸水膨脹,堵塞外耳道,不僅耳朵發悶,而且聽力也會受影響。盡管如此,我們也不建議家長自己給孩子掏耳朵。因為小孩子的外耳道狹窄,皮膚也更嬌嫩易損,更應就醫尋求專業幫助。

耳鳴常見原因:

耳鳴的成因比較復雜,臨床上有很多種分類方法。為便于理解,下面將簡單介紹自覺性耳鳴、他覺性耳鳴這種分類方法。

自覺性耳鳴是指僅僅自己能聽到耳鳴的聲音,周圍其他人聽不到。聲音可能產生于外耳或中耳,比如外耳道進水后會聽到嘩啦聲,耳屎脫落到鼓膜表面會聽到喀拉聲,或鼓室中有膿液、積液時也會產生類似的聲音。

此外,長期聽力下降也可能引起耳鳴,常見于老年人,或噪聲性聾、藥物性聾人群。此時耳鳴的聲音頻率往往和聽力下降的頻率相同,可以表現為柔和、低沉的嗡嗡聲、刮風聲等低調聲音,也可能出現類似火車鳴笛或蟬叫等高調聲音,或者以上聲音的混合。這種耳鳴大多由于聽神經或耳蝸內管理聽覺信號接收的毛細胞出了問題。有時由于聽力下降的聲音頻率在日常生活中不常出現,患者自身往往難以察覺到聽力變化。

圖2 原創版權圖片,不授權轉載

他覺性耳鳴是指自己能聽到耳鳴的聲音,周圍其他人也能聽到。當其他人把耳朵湊進耳鳴患者,或者把一個聽診管放到耳鳴患者外耳道內,就能聽見耳鳴的聲音。

引起他覺性耳鳴的原因有很多,常見的有兩種。一種耳鳴的聲音不是持續、平穩出現的,而是一下一下跳動的,頻率跟脈搏跳動一致,脈搏跳一下,耳朵就響一下,這種耳鳴可能提示頭頸部血管出現問題。此時通過CT、超聲或磁共振檢查腦部和頸部的血管,可能發現血管畸形、血管瘤、血管骨壁缺損等疾病。還有一種和脈搏跳動沒有關系,是像鐘表指針行走一樣的“噠噠”聲,可能是咽鼓管周圍的肌肉發生了痙攣,或中耳內小肌肉出現痙攣,此時就要查找相應的疾病原因。

若出現突發性耳鳴,且僅表現為耳鳴而無其他伴隨癥狀,且呈間歇性發作(即耳鳴出現后自行緩解,但隔段時間又復發),則應積極探尋此次耳鳴的潛在原因。比如過于疲勞,大量飲酒,會造成血管痙攣;或最近感冒了,病毒侵襲耳神經,都會導致耳鳴,休息幾天可能就好了。

耳悶和耳鳴有時會同時出現,有時是單獨出現,如果耳悶、耳鳴長時間不恢復,或反復出現,要及時就醫,醫生會做相應的檢查來逐一排查,以明確耳悶、耳鳴的原因,及時給予治療。

來源: 中華醫學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