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戴金升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 主治醫師

審核:張 娟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 主任醫師

腺樣體是位于鼻咽頂后壁中部的一團淋巴組織,屬于人體的免疫器官,具有免疫功能。出生6個月后腺樣體開始發育,兩三歲時增生比較活躍,到六至七歲發育到最大,十歲后開始逐漸萎縮,成年后腺樣體組織基本就消失了。

如果腺樣體過分肥大,并且引起一系列相應癥狀,稱之為腺樣體肥大。腺樣體肥大為病理現象,常見于兒童,常合并慢性扁桃體炎或扁桃體肥大。

兒童腺樣體肥大的內在因素主要與遺傳相關,如果父母在幼年時期患有過敏性鼻炎、慢性鼻-鼻竇炎或反復發作的扁桃體炎,并伴有腺樣體肥大,那么孩子往往也較易出現這種情況。

外界因素則是與反復的炎癥刺激有關,如頻繁感冒、急慢性鼻咽炎、鼻竇炎、扁桃體炎的反復發作。這些周圍組織器官的炎癥可以波及至鼻咽部,導致腺樣體在局部炎癥反復刺激下異常增生。反之,腺樣體一旦反復感染,其內部會留存相關細菌和病毒,進而容易引發上呼吸道感染,二者互相影響,形成惡性循環。

另外,孩子患有過敏性鼻炎、胃食管反流、機體淋巴組織增生活躍等疾病,也可增加腺體樣組織增生肥大的風險。

在兒童期,如果腺樣體由于反復的炎癥刺激出現增生肥大,即使青春期后逐漸萎縮,到成年以后也可能無法完全消失,遺留腺樣體殘體。

兒童腺樣體過分肥大會堵塞后鼻孔,從而導致鼻腔通氣不順暢。晚上睡覺的時候,特別是仰臥位時,由于軟腭肌肉處于放松狀態,懸雍垂下墜,會和肥大的腺樣體一起堵住后鼻孔,導致氣道狹窄,就會出現打鼾,伴張口呼吸,甚至出現呼吸中斷,也就是睡眠呼吸暫停,更嚴重者會導致憋醒,嚴重影響夜間氧供和睡眠質量。

中耳鼓室與鼻咽部之間有一個管道,叫咽鼓管,中耳借此經鼻腔和外界相通。當外界氣壓發生變化的時候,通過咽鼓管開放氣體進出,可以使中耳鼓室內壓力與外界保持平衡。當出現腺樣體肥大時,肥大的腺體組織可能會壓迫咽鼓管鼻咽部開口,導致咽鼓管無法正常開放,鼓室腔與外界隔絕,鼓室內氣體逐漸吸收后,外界氣體無法進入補充,從而在鼓室腔內部形成負壓,組織液滲出導致積液形成,使中耳傳音結構傳導效率下降,引發傳導性耳聾,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分泌性中耳炎,兒童上呼吸道感染后出現耳痛及聽力下降,往往與其有關。此外,感冒時鼻腔及咽鼓管黏膜腫脹,會進一步加重咽鼓管功能障礙,而乘坐飛機時,外界氣壓的迅速大幅度變化會引起鼓室內外更大的壓力差,因此,分泌性中耳炎在感冒或乘坐飛機時更容易出現,也被稱為航空性中耳炎。

鼻竇的開口在鼻腔內,其中上頜竇、前組篩竇、額竇開口于中鼻道,后組篩竇、蝶竇開口于上鼻道。正常鼻腔分泌物引流途徑為經鼻咽部至口咽部,而肥大的腺樣體組織也容易堵住該通道導致鼻竇分泌物引流障礙,從而引起鼻竇炎,腺樣體肥大問題不解決,這種鼻竇炎會反復發作。

兒童時期長期采用張口呼吸的方式,會顯著增加口腔的呼吸量,進而導致硬腭逐漸上移,上牙前突,而下頜骨則可能因發育受限而顯得較小。這種呼吸模式還會引起鼻腔的廢用性發育遲緩,表現為鼻梁塌陷,最終形成所謂的腺樣體面容,表現為硬腭高拱、牙列不齊、上頜骨變長、眼距增寬等。此外,鼻腔的縮小還會對鼻中隔的發育造成不良影響,限制其正常生長,從而增加鼻中隔偏曲的風險。

圖1 原創版權圖片,不授權轉載

睡眠中出現打鼾及呼吸暫停會導致機體缺氧,血氧飽和度下降,進而引起憋醒。長期睡眠過程中反復覺醒、缺氧,會影響兒童智力發育、學習以及身高體重的發育。另外,反復憋醒還會導致尿床等情況的發生。

目前,診斷腺樣體肥大最簡單、最準確的方法是內鏡檢查,軟性的電子鼻咽喉鏡或纖細的鼻內鏡經鼻腔導入,可以直觀的看到腺樣體,從而觀察腺樣體的大小,有無炎癥反應、充血以及后鼻腔被堵塞的程度等。

圖2 原創版權圖片,不授權轉載

兒童腺樣體肥大如果是初發,主要表現為充血腫脹,可以首選藥物治療,以局部激素類藥物為主,也可以用抗菌、抗病毒或激素類藥物沖洗鼻腔。如果合并細菌或病毒感染,需要口服抗病毒、抗菌藥物,如考慮存在過敏反應因素,需加用抗過敏藥物。

對于藥物治療無效的腺樣體肥大,若半年或一年內持續存在不消退,或者在一次感冒剛好后不到半個月再次發生呼吸道感染,并伴隨分泌性中耳炎及睡眠打鼾等腺樣體肥大的癥狀,需要反復藥物治療的情況下,通常可以選擇外科手術治療,即腺樣體切除術。

目前,兒童腺樣體切除手術已相當成熟且微創,可以在內鏡引導下使用低溫等離子等各類物理器械直視操作,在保護咽鼓管圓枕等正常組織的情況下精準切除腺樣體,手術范圍小,創傷很小,出血極少。內鏡下腺樣體切除手術經口、經鼻進行都可以,一般采用全身麻醉。術后患者疼痛感很輕,幾乎不影響正常生活,一般使用鼻腔收縮劑保障鼻腔通暢,同時全身用抗生素3-5天預防感染即可。

雖然腺樣體是淋巴組織,具有免疫功能,但咽喉部位還存在腭扁桃體、舌根淋巴組織、咽壁淋巴組織等免疫組織。因此,切除腺樣體以后,體內還有很多能夠替代腺樣體的免疫器官存在,臨床也并沒有發現因腺樣體切除,而出現免疫功能低下的情況。但是,對于免疫功能缺陷的兒童,在決定切除腺樣體時需謹慎考慮。

來源: 中華醫學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