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材料科學領域,聚烯烴材料無處不在,從日常用品到工業設備,它的身影隨處可見。但你知道嗎?聚烯烴材料的性能可以通過不同的聚合方式和單體選擇發生神奇的變化。近日,一項發表于《Engineering》的研究,為我們揭示了通過金屬茂催化劑實現乙烯與不同結構烯烴共聚的奧秘,這一成果有望為聚烯烴材料的性能提升和應用拓展帶來新突破。

研究人員此次聚焦于乙烯與線性和端環化 α- 烯烴的共聚反應。在傳統的聚烯烴生產中,由于成本等因素,工業溶液聚合通常僅使用少數幾種線性 α- 烯烴作為共聚單體,然而,其他結構的 α- 烯烴單體對聚合反應以及材料性能的影響卻鮮為人知。因此,探索這些非傳統結構單體的共聚反應,對于開發新型聚烯烴材料意義重大。

實驗中,研究人員在氮氣環境下,利用金屬茂催化劑 Ph?C (Cp)(Flu) ZrCl?,使乙烯分別與不同的 α- 烯烴,如 1 - 己烯、1 - 辛烯等線性 α- 烯烴,以及烯丙基環戊烷(ACP)、烯丙基環己烷(ACH)等端環化 α- 烯烴進行共聚反應。通過凝膠滲透色譜(GPC)、核磁共振(NMR)等多種技術手段,對聚合物的分子量、微觀結構以及熱性能等進行了詳細分析。

研究發現,乙烯與線性 α- 烯烴共聚時,具有較高的轉化頻率(TOF),但共聚單體的插入率較低;而與端環化 α- 烯烴共聚時則相反。這表明端環化 α- 烯烴雖然配位概率較高,但插入到聚合物鏈中的速率較低。進一步研究發現,所有共聚物的單體在聚合物鏈中均呈隨機分布,且都有效地破壞了聚乙烯的結晶結構。其中,端環化 α- 烯烴對結晶的破壞能力(CDC)比線性 α- 烯烴更強。這是因為線性 α- 烯烴主要在聚合物主鏈的徑向方向發揮作用,而端環化 α- 烯烴主要在軸向方向產生影響,軸向的干擾對主鏈結晶過程的阻礙更大。

該研究的鮮明論點在于,不同結構的共聚單體對乙烯聚合行為和共聚物熱性能有著顯著影響。這一發現為聚烯烴材料的設計提供了新的思路。以往,我們對常見線性共聚單體的認知較為局限,而這項研究讓我們看到,引入非傳統結構的端環化 α- 烯烴單體,能賦予聚烯烴材料獨特的性能。例如,在需要材料具備更好柔韌性和彈性的應用場景中,利用端環化 α- 烯烴單體可能制備出性能更優的聚烯烴彈性體。

從實際應用角度來看,這一成果具有廣闊的前景。在汽車制造領域,聚烯烴材料常用于內飾和零部件,通過優化共聚單體,可以提升材料的柔韌性和耐用性,減少零部件在長期使用過程中的損壞;在包裝行業,新型聚烯烴材料能夠更好地適應不同產品的包裝需求,提高包裝的防護性能和美觀度。

不過,目前該研究仍處于實驗室階段,要實現大規模工業化生產,還需要進一步優化反應條件和工藝,降低生產成本。但它無疑為材料科學的發展點亮了一盞明燈,激勵科研人員繼續探索,推動聚烯烴材料在更多領域實現創新應用,讓我們未來的生活因這些新型材料而更加美好。

來源: Engineering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