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品離青少年遠么?

“毒品犯罪”看似遙不可及,但其實離我們并不遙遠,甚至說就在孩子們身邊。

青少年并不因年齡小而免受毒品的侵擾。他們容易受辨別能力弱,自控能力差,法律意識淡薄,以及周圍環境與人群的影響,被引誘沾染毒品。

在青少年吸毒人群中

有些是因為被騙而吸毒

有些則是因為好奇心驅使

怎么做好自我防護

防止被壞人下套吸毒?

這些新型毒品你都認識么?

青少年染毒有什么跡象?

無故曠課,經常遲到,學習成績突然下降,行為表現突然變壞。終日無精打采,對平時喜歡的活動也失去興趣,魂不守舍,精神不集。情緒不穩定、異常的發怒、發脾氣、坐立不安、睡眠差。經常無故出入偏僻的地方,與吸毒者交往。

**特別提醒:**藏有毒品及吸毒工具(如注射器、錫紙、切斷的吸管、匙羹、煙斗等)。

如何正確引導青少年遠離毒品

第一,識物

上面提到的這些,基本囊括了被緝獲的第三代毒品。看清楚了,別誤入這些套路。

第二,識人

陌生人帶你嘗試新鮮事物,無論是什么,一律拒絕。

第三,識環境

酒吧、迪廳、KTV,是第三代毒品交易的高頻場所,能不去盡量不去。在外吃飯,除了跟家人,如果中間離場,回來后飲料要更換,防止被人下藥。

第四,警惕意識

時刻保持警惕,直覺不對,隨機應變,寧可誤判,也要好好保護自己。

第五、收到禮物時仔細檢查

毒販誘人沾染毒品的招數之一,就是提供各種“禮物”讓人免費嘗試。等“獵物”上癮后,再出高價出售毒品,或者以毒品控制青少年進行違法活動。

第六、防范外界誘惑

青少年非常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吸引,如果孩子養成不好的習慣,就可能使毒販有機可乘。

第七、嚴防“毒友”

少年兒童具有較強的從眾心理、渴望認同,加上安全防范意識不成熟,就可能因為同伴壓力等因素嘗試毒品。很多吸毒者都是因為結交了一些“毒友”,逐漸喪失了正確的是非觀和人生觀,最終被引誘吸毒。

幫孩子增強防毒意識

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監護人,從小就要給孩子講解毒品的危害,和孩子分享一些真實案例,讓孩子直觀感受到接觸毒品的可怕后果。家長要讓孩子認識一些可能隱藏毒品的物品、場所等,提高其辨別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家長要與孩子建立良好的信任關系,讓孩子愿意分享自己遇到的事情。與此同時,家長還要密切關注孩子的日常行為、情緒變化,發現異常要及時溝通。

此外,家長要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多了解孩子的社交情況,清楚孩子的朋友群體,提醒孩子慎重交友。家長還可以帶孩子參加禁毒宣傳等相關活動,提高防毒意識。

孩子自身也要加強自我防范意識,學會拒絕毒品,了解禁毒法律法規,知道吸毒、販毒是違法行為,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如果發現自己或身邊的人有吸毒的跡象,要及時向家長、老師、心理咨詢師或禁毒機構尋求幫助和支持。

來源: 儋州市婦聯、九江民政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