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常見原因
尿毒癥毒素蓄積
中分子毒素(如β2微球蛋白)和大分子毒素清除不足,刺激皮膚神經末梢。
透析不充分導致毒素累積,加重皮膚炎癥反應。
鈣磷代謝紊亂與繼發性甲旁亢
高磷血癥導致鈣磷沉積,刺激皮膚;甲狀旁腺激素(PTH)升高直接刺激皮膚感覺神經。
皮膚干燥(干皮癥)
透析患者皮脂腺萎縮、汗腺功能減退,皮膚屏障受損,易受外界刺激。
免疫與炎癥反應
微炎癥狀態(如IL-6、TNF-α升高)和肥大細胞活化釋放組胺。
過敏反應
對透析器膜材料(如AN69膜)、肝素或環氧乙烷殘留過敏。
神經病變
尿毒癥導致周圍神經病變,異常感覺傳導引發瘙癢。
其他因素
鐵缺乏、維生素A過量、合并糖尿病或肝病等。
二、治療方案
需根據病因個體化治療,常見方法包括:
改善透析充分性
優化透析方案:延長透析時間(如每日透析)、增加血流量,使用高通量透析器(清除中分子毒素更有效)。
控制鈣磷代謝紊亂
降磷治療:嚴格低磷飲食(<800 mg/天)+磷結合劑(碳酸鑭、司維拉姆)。
控制PTH:擬鈣劑(西那卡塞)、活性維生素D(骨化三醇)或甲狀旁腺切除術(難治性甲旁亢)。
皮膚護理與保濕
每日使用無香料保濕霜(如尿素霜、凡士林),避免熱水浴和堿性肥皂。
藥物治療
抗組胺藥:西替利嗪、氯雷他定(對非組胺介導的瘙癢效果有限)。
加巴噴丁/普瑞巴林:調節神經源性瘙癢,需根據腎功能調整劑量。
κ-阿片受體激動劑:納呋拉啡(日本等地區批準用于尿毒癥瘙癢)。
局部治療:辣椒素乳膏(抑制P物質)、他克莫司軟膏(免疫調節)。
光療(紫外線B照射)
通過抑制皮膚炎癥和神經敏感性緩解瘙癢,每周2-3次。
過敏管理
更換生物相容性好的透析膜(如聚砜膜)、避免環氧乙烷滅菌的管路。
三、預防措施
嚴格控磷飲食
避免加工食品、奶制品、堅果等高磷食物,烹飪時焯水去磷。
充分透析與毒素清除
定期評估Kt/V和β2微球蛋白水平,必要時采用血液灌流或HDF(血液透析濾過)。
皮膚屏障保護
保持環境濕度(40-60%),穿棉質衣物,避免抓撓以防感染。
定期監測指標
每月檢測血鈣、磷、PTH,維持鈣磷乘積<55 mg2/dL2,iPTH 150-300 pg/mL。
心理干預
瘙癢常伴焦慮/抑郁,需心理疏導或藥物干預(如SSRI類藥物)。
四、特殊情況處理
難治性瘙癢:可嘗試阿片受體調節劑(如納曲酮)或沙利度胺(需警惕神經毒性)。
合并糖尿病:強化血糖控制,神經性瘙癢可聯合α-硫辛酸。
鐵缺乏:靜脈補鐵使鐵蛋白>100 ng/mL,轉鐵蛋白飽和度>20%。
來源: 宋懷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