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和雄安之間,有一條“聰明”的高速公路,它以“智慧之力”實現了兩地間1小時通達,見證了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加速度”,它就是京雄高速公路。這條高速路究竟智慧在哪兒?它如何實現“耳聰目明”?近日,記者進行了實地探訪。
圖為京雄高速白溝河特大橋。受訪者供圖
**會思考的“大腦”:**可感可知的智慧體
在京雄高速智慧監控中心,記者看到工作人員正根據系統實時數據對高速公路進行智能運維管控。這里匯聚了智能管控平臺、應急處置調度平臺、車路協同服務平臺和數字孿生可視化平臺,構成了京雄高速的“智慧大腦”。它能夠毫秒級接收和應用數據,實現“人-車-路-云”的高效信息交互,為駕乘人員提供精準服務。
“京雄高速規劃建設了雙向109公里的自動駕駛專用車道,沿線布設了長短焦攝像機、毫米波雷達等智能設備。”河北高速集團京雄分公司機電管理中心主要負責人齊玉亮表示,“通過車路協同系統,我們能夠實時監測車輛狀態,及時提供路況信息。”
敏銳的“神經網”:智能設備全覆蓋
京雄高速不僅有智慧的“大腦”,還有一張遍布全身的“神經網”。沿線設置了69處車輛跟蹤雷達、69處邊緣計算設備、276處智慧車道專用攝像機,以及35套路面狀態檢測裝置、12套能見度檢測裝置等。這些設備實時感知車輛、路面和環境信息,并傳輸給“大腦”進行精準判斷。
“這些智能設備能夠實現對車輛的車道級定位和感知還原。”河北高速集團京雄分公司機電管理中心機電員孫佳介紹,“在惡劣天氣下,智能燈桿還具備‘黃色頻閃’預警功能,輔助駕駛員判斷行車位置,降低交通事故風險。”
“聰明”的路:智能駕駛的試驗場
在“車路云一體化”框架下,京雄高速為自動駕駛測試搭建了管控系統和服務體系。2024年11月28日,這里首次實現了自動駕駛重卡“1拖2”智能混合編隊行駛,成為河北省首條開放環境智能駕駛測試的“車路雙認證高速公路”。
“我們在京雄高速安排的測試主要是貨運編隊測試。”清華大學自動化系教授姚丹亞表示,“智慧道路能夠實時掌握主路車輛的運行狀態,并將數據提供給自動駕駛車輛,優化其匯入匝道的時間和速度,保障交通安全和交通流的平順。”
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高速路”
京雄高速的建成通車,不僅縮短了北京與雄安的時空距離,更推動了京津冀一體化發展。它見證了中國智慧交通和基礎建設的“硬實力”,成為新時代交通發展的“跑道”。
“京雄高速是雄安新區四縱三橫區域高速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齊玉亮說,“我們全力打造準全天候通行的智慧高速示范路,為雄安新區建設和服務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提供有力支撐。”
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的不斷推進,京雄高速將繼續發揮其智慧交通的引領作用,為區域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
審核:河北高速集團京雄分公司副總經理 周巍
來源: 人民網科普-見證科技之路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