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玉米是北方農田糧食穩供的“得力干將”,在它生長的半干旱井灌農區,降雨稀少,依賴人工灌溉。近年來,淺埋式滴灌等技術逐漸替代傳統大水漫灌,減少水資源浪費、改善土壤環境。可新難題接踵而至,實際耕種時,很難知道土壤里還剩多少水分,什么時候給玉米澆水、澆多少合適,大家心里也沒譜。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春玉米智能氣象節水灌溉適用技術應運而生。這項技術融合農業與氣象數據、工程技術,給玉米地安上了“智慧水龍頭”,它可以精準安排灌溉,讓每株玉米都能科學“喝”水。

農田水分的“一本明賬”

春玉米智能氣象節水灌溉適用技術的核心原理,是“土壤水分平衡方程”,它就像農田水分的“記賬本”,詳細記錄著土壤里水分的“收入”和“支出”。

在這個“賬本”里,降水和人工灌溉的水是土壤水分的“進賬”;而水分從土壤表面跑到空氣中(蒸發)、通過作物葉子散失(蒸騰)、往土壤更深處滲透(下滲)以及被植物吸收利用,這些都是水分的“花銷”。

用公式表示為:ΔS=P+I+N-D-T-E-R,其中△為時段開始與終了時的土層含水量的差值;P為降水量;I為灌溉水量;N為毛管水上升到該土層的水分;D為滲漏到土層以下的水分;T為作物蒸騰量;E為土壤水分蒸發;R為地面徑流量(見圖)。各項的單位通常用毫米水深表示。

農田土壤水分平衡方程示意圖。圖源:智匯三農

基于這個方程,在實際操作中,春玉米智能氣象節水灌溉適用技術充分利用相關數據和因素,實現對土壤濕度的精準監測和判斷。

首次灌溉前,會先測定記錄土壤濕度。之后,每天依據氣溫、風速這些天氣狀況,運用氣候學方法估算出作物蒸發的水量。再結合玉米在不同生長階段的需水量,考慮實際的降水和灌溉量,就能算出每小時的土壤濕度。

不僅如此,通過該方程的計算和分析,還能知道不同階段土壤最少含水量和濕潤層深度,以此判斷墑情好不好。例如,當計算出的土壤水分貯存量接近作物生長適宜的田間持水量范圍(作物根部范圍土層的水分貯存量為田間持水量的85%~90%時適宜生長),說明墑情良好;若低于田間持水量的60%,則可能影響春玉米的正常生長,就需要通過灌溉等方式補充水分。

土壤墑情監測要素。圖源網絡

玉米灌溉的“精確指南”

春玉米智能氣象節水灌溉適用技術給玉米的灌溉指導非常精準,它是怎么做到的呢?

首先,這個技術用的降水數據是格點監測數據。格點數據就好像把大地當成一個大棋盤,劃分出密密麻麻的小格子,每個格子都單獨預報降水量。有了這細致的“降水賬本”,每塊土地從降水里能得到多少水,我們一下子就心里有數了。

其次,就像不同年齡段的小朋友食量不同一樣,玉米在不同生長階段,對水的需求也不一樣。從發芽到開花再到結果,技術考慮到了玉米各生育期的作物系數,靠著這個系數,就能算出玉米每天到底要“喝”多少水。

把這么精準的降水信息和玉米的“喝水喜好”一結合,這技術就妥妥變成玉米的“貼心喝水管家”啦!它就可以根據玉米生長最佳水分標準,精準向農民提供澆水時長建議,告訴他們什么時候給玉米“喝”水,“喝”多少。

不僅如此,它還會參考調研來的或者農戶自己填報的水泵流量等設備參數,給每個農戶量身打造一份超精細的灌溉方案,讓灌溉變得又科學又高效。

智能氣象節水灌溉預報系統與高標準農田建設相結合。圖源:突泉縣氣象局

這項技術主要在北方半干旱井灌農區大顯身手,需要農田土地平平整整集中連片、設施完善、農田配套,還得有淺埋滴灌、噴灌、漫灌等設備。在這些地方,它發揮的作用可太大了,守護著春玉米茁壯成長!

農民手心的“灌溉寶典”

為了讓農民使用更方便,技術研發團隊還開發了手機微信小程序“天勤智慧農氣”。

微信小程序節水灌溉預報。圖源:內蒙古自治區生態與農業氣象中心

農民朋友只要在微信里搜索添加,按照步驟注冊登錄,劃定自家田塊,就能隨時查看土壤濕度和灌溉預報信息,就像把農業專家“裝進口袋里”。

具體操作方法如下:

(1)微信下拉,在搜索小程序里輸入“天勤智慧農氣”進行添加。

(2)進入主頁、注冊、登錄及密碼找回。

(3)點界面右下角的個人中心,點擊我的地塊,點擊右上角的新增,將地圖放大到合適的大小,再點擊地圖右下角的藍點,定位到當前位置或自家的農田,點擊右上角的加號,手指劃定自家田塊范圍(連續拖動不要中斷),然后填寫作物、品種等相關信息,點擊提交。

(4)點擊界面最下端的“節水灌溉”按鈕,進入節水灌溉主界面,點擊地圖左下方的藍點,定位到當前位置,即獲取到當前位置的土壤濕度及適宜等級。

(5)點擊“灌溉預報”,核對作物等參數后,點擊提交后,彈出預測的灌溉日期、開閘時間以及未來10天土壤濕度變化圖。點擊“查看結果”,可以瀏覽歷次提交的灌溉預報結果。

有了這 “智慧水龍頭” 技術與微信小程序,農民種春玉米輕松多啦!未來,它定能在更多農田發光發熱,讓玉米 “喝飽水”,大豐收的歡笑聲,也將在北方田野上回蕩 。

參考資料:《全國農業氣象適用技術匯編》——春玉米智能氣象節水灌溉適用技術

科學性審核:北京市氣象局氣候中心正高級工程師李秋月

監制:宋樂永 戰釗

策劃:武玥彤

撰文:李欣哲

來源: 大國糧策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