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工業化的發展和環境污染的加劇,呼吸系統疾病的發病率逐年上升。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簡稱慢阻肺)作為一種常見且嚴重的呼吸系統疾病,正逐漸威脅著人們的健康。由于其早期癥狀較為隱匿,許多患者在確診時已處于疾病中晚期,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因此,了解慢阻肺的早期癥狀,及時發現并干預,對于改善患者預后有重要意義。

1.慢阻肺是什么

慢阻肺是一種具有氣流受限特征的可以預防和治療的疾病,氣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進行性發展。

簡單來說,患者的氣道變得狹窄,氣體進出肺部受阻,這使得呼吸變得困難,而且這種情況會隨著時間逐漸惡化。慢阻肺主要包括慢性支氣管炎和肺氣腫,當病情發展到一定程度,會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甚至危及生命。

2.慢阻肺的早期癥狀

(1)慢性咳嗽。慢性咳嗽是慢阻肺最常見的早期癥狀之一,通常表現為間歇性咳嗽,尤其在早晨較為嚴重。隨著病情進展,咳嗽可能會逐漸加重,甚至發展為持續性咳嗽。這種咳嗽多為干咳,也可能伴有少量白色黏液痰。

(2)咳痰。咳痰是慢阻肺患者常見的伴隨癥狀。患者通常會咳出少量白色黏液或漿液性泡沫樣痰。在病情急性加重期,痰量可能顯著增加,甚至變為膿性痰。如果痰中帶有血絲,更應引起重視。

(3)氣短或呼吸困難。氣短是慢阻肺的標志性癥狀,早期可能僅在體力活動時出現,如爬樓梯或快走時感到氣喘。隨著病情加重,呼吸困難會逐漸加重,甚至在日常活動或休息時也會感到氣促。如果出現“爬不動樓”或“吹不滅生日蠟燭”的情況,可能是肺功能下降的信號。

(4)喘息和胸悶。雖然喘息和胸悶并非慢阻肺的特異性癥狀,但許多患者,尤其是重癥患者,可能會出現這些癥狀。喘息通常表現為呼吸時發出哮鳴音,而胸悶則可能與呼吸費力和肋間肌收縮有關。

(5)全身癥狀。部分患者可能會出現全身乏力、疲倦、精神不振等早期全身癥狀。隨著病情進展,還可能出現體重下降、食欲減退、外周肌肉萎縮等。這些癥狀表明疾病可能已經影響到全身健康。

3.如何早期發現慢阻肺

定期進行肺功能檢查和注意生活細節,可以盡早發現慢阻肺,并及時干預。

(1)肺功能檢查。肺功能檢查是診斷慢阻肺的“金標準”,通過檢測氣流受限的程度來判斷病情。(2)影像學檢查。胸部X線片和CT掃描等影像學檢查可以幫助醫生觀察肺部結構的變化,從而輔助診斷慢阻肺。特別是胸部CT掃描,對于評估早期慢阻肺具有更高的敏感性。(3)注意生活中的小細節。一些生活中的小細節可能是慢阻肺的早期信號。例如,無法吹滅生日蠟燭、爬樓梯時氣短、不明原因的低熱等。如果出現這些情況,應及時就醫檢查。

4.高危人群需特別警惕

慢阻肺的發病與多種因素有關,以下人群屬于高危人群,應特別關注早期癥狀:

(1)長期吸煙者:吸煙是慢阻肺的主要危險因素,包括長期暴露于二手煙環境的人群。(2)40歲以上人群:年齡是慢阻肺的重要危險因素之一。(3)職業暴露人群:長期接觸粉塵、化學物質或空氣污染的職業人群。(4)有家族病史者:家族中有慢阻肺患者的人群。(5)反復呼吸道感染人群:嬰幼兒時期反復患下呼吸道感染的人群。

5.預防與管理

(1)戒煙限酒。吸煙是慢阻肺的主要誘因,戒煙是預防慢阻肺最有效的措施。對于不吸煙者,也要避免吸入二手煙。同時,限制酒精攝入,減少對呼吸道的刺激。(2)接種疫苗。40歲以上人群要警惕慢阻肺,它與年齡密切相關。建議接種流感和肺炎疫苗,以此降低呼吸道感染概率,守護肺部健康。(3)減少有害環境暴露。盡量避免接觸室內外空氣污染、粉塵和化學物質。在霧霾天氣減少外出,外出時佩戴口罩,使用通風設備等,減少有害顆粒和氣體的吸入。(4)加強鍛煉。適度的體育鍛煉,如散步、慢跑、太極拳等,有助于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但需注意避免過度勞累。(5)預防感染。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避免接觸感染源。

《醫藥導報》24年第42期,作者:羅定市人民醫院 許榮坡

來源: 健康科普宣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