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3日,中國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協會航空航天科學教育專委會(以下簡稱“專委會”)主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航空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潘翀、副秘書長馬麗麗隨中國科技館館長郭哲、副館長齊欣率科技館展覽設計中心主任唐罡、展教中心副主任葉菲菲等一行11人赴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沙河校區開展航空科普展區及實驗室共建調研活動。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宣傳部副部長、校史與文博館館長支媛媛等校方代表全程陪同?;顒又荚谏罨^校合作、實驗室共建共享、社會資源聯動,結合大思政教育、科學精神及科學家精神傳播,探索多場景下新的科學傳播方式,推動航空航天科教協同、展教研一體的人才培養機制。
調研團一行首先參觀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沙河校區的停機坪。首席專家韓國軍為大家詳細介紹了停機坪建設情況及每一架飛機的性能、歷史故事及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在中國航空發展歷程中的重要作用。
在北京航空航天博物館沙河館,支媛媛館長熱情接待并詳細介紹了博物館的藏品、展覽內容及科普教育功能。博物館內豐富的展品和生動講解讓調研團對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及航空事業發展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調研團隨后參觀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氣動聲學風洞和全數字化飛行器科教協同平臺。潘翀為大家講解風洞的建設歷程、工作原理、測試流程及風洞對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科建設和國家航空人才培養方面的積極社會效益。新一代全數字化飛行器科教協同創新中心作為首批學校投資建設的科教協同平臺,主要針對未來先進飛行器的設計與研究開展全數字化能力建設,實現飛行器體系級/平臺級/部件級全數字化設計與分析、半實物化評估與驗證,實現飛行器的性能閉環、功能閉環、需求閉環、效能閉環。潘翀講解、展示了數字化技術在航空教學與科研中的創新應用,凸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在科教融合領域的領先地位。
交流座談會上,雙方就“共建展教研一體化平臺”進行了深入研討,包括共同推動中國科技館航空展區建設、共建航空實驗室等方面。郭哲聚焦新時代科技館定位,提出“科技館是一所融合性大學?!崩砟罴疤岢觥罢菇萄幸惑w化科研策源地”的創新模式。他強調,科技館需打破傳統展覽邊界,通過“展覽+教學+科研”深度融合,推動航空領域科研成果轉化成公眾科普產品,希望中國科技館成為社會大眾了解航空、認識航空、參與航空的一個窗口。
齊欣介紹了全國青年科普創新實驗暨作品大賽、科學方法訓練營、科普月等活動,分享了人才培養和科技館發展的多元探索。她希望通過科技館體系聯合行動賦能高校人才培養,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推進專家團隊參與到科技館青少年科普工作中。
潘翀從學科建設、科研成果、人才培養等方面全面介紹了學院發展現狀,重點提及“大中銜接”創新人才培養及未來大學育人模式。
支媛媛系統介紹了航空航天博物館沙河館的建設與運營情況,并表示通過沉浸式展示與研學課程,深入推進“大中小”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承擔科普教育核心職責。
馬麗麗介紹了專委會的主要工作,包括由航空航天院校、科研院所、航空航天總師等40多名專家參與,打造了完整的進階式課程體系,涵蓋一到九年級的“星辰啟航”青少年航空航天科技課程,并啟動了百位航空航天科學家走進中小學影響百萬青少年的“雙百計劃”活動,以及香港“締造未來”青少年航空航天工程項目。希望能結合高校及科技館的資源更好地發揮協會職能,推動航空航天科學教育助力航空航天后備人才培養。
此次交流座談會的成功開展,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翼,要把科學普及放在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位置”重要指示精神;是推動全國現代科技館體系與大學科研院所緊密結合;是大學科研場景、實驗室資源向社會公眾尤其是青少年開放,助力教育強國規劃綱要“沃土計劃”和“脫穎計劃”拔尖創新人才發現和培養機制的有益探索。星辰大海、征途漫漫,雙方將以此次調研座談會為起點共同推動航空航天后備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為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目標貢獻力量。
來源: 供稿 | 中國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協會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