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知名歌手方大同的突然離世,讓廣大網友深感惋惜。“我肺都快氣炸了”……這句常掛在嘴邊的口頭禪,或許在很多人看來只是一種夸張表達,但實際上,“肺真的能被氣炸”,這在醫學上被稱為自發性氣胸,即肺組織破裂,氣體進入胸腔。

那么,氣胸究竟是如何發生的?又有哪些臨床表現呢?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省腦科醫院)胸外科主任舒升光為我們進行了詳細解讀。

氣胸,作為一種常見的胸外科急癥,是指氣體進入胸膜腔,導致肺組織部分或完全塌陷。其中,自發性氣胸最為常見,其發生往往有一些“誘因”,如劇烈運動、用力咳嗽、氣壓驟變、情緒激動、大聲呼喊、過度勞累等。

一、哪些人群更易患氣胸?

自發性氣胸的好發人群主要包括:瘦高體型的年輕男性,在青春發育期,其肺組織生長可能跟不上身體的快速發育,易出現先天性彈力纖維發育不良;肺部疾病患者,如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結核、間質性肺病等;長期吸煙者,長期吸煙易導致肺部炎癥,改變細支氣管和肺泡結構。

二、哪些行為可能誘發氣胸?

自發性氣胸并非無緣無故發生,它通常有一些“觸發因素”。劇烈運動時,胸腔壓力驟增,肺部可能因此“受損”。咳嗽或打噴嚏過于用力,也可能導致肺“漏氣”。情緒激動時,如大笑、大叫、吵架等,胸腔壓力會隨之升高,同樣可能引發自發性氣胸。

三、氣胸有哪些典型癥狀?

胸痛、呼吸困難、干咳……這些癥狀可能是身體在發出“求救信號”。一旦出現這些癥狀,應立即前往醫院就診。胸痛是氣胸最典型的癥狀,通常單側發作,呈針刺樣或撕扯樣疼痛,有時疼痛還會放射至肩背或手臂。胸痛可突然發生,咳嗽及深吸氣時疼痛加劇,且一般不會自行緩解。

呼吸困難常與胸痛同時出現,表現為輕微活動即感喘息,拎重物時胸悶,仿佛有東西堵在胸口,感覺肺里氣不夠用。咳嗽則以干咳為主。

舒升光主任提醒,日常生活中,預防氣胸比治療更為重要。戒煙、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避免過度勞累和劇烈運動,都是預防自發性氣胸的關鍵措施。若在劇烈咳嗽或用力過猛后出現胸痛和呼吸困難等癥狀,應及時到醫院就診,以免延誤治療。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省腦科醫院)胸外科 張穎

關注@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

(編輯YT)

來源: 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省腦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