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季撞上春季流感,中醫喊你這樣“防中招”
春天天氣轉暖了,萬物復蘇,這時候病毒和細菌也開始活躍起來了,在流感或者傳染病的流行季節,全國各地中小學陸續迎來開學季。如何發揮中醫藥優勢,做好兒童個人防護,預防流感,讓孩子少生病?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最近召開“基層中醫藥服務惠及百姓健康”主題發布會,特邀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兒科主任李敏針對開學季從中醫角度提出多種預防措施。
一、生活習慣方面:春捂適度,規律作息,適度運動
1.春捂適度:春天逐漸轉暖了,但是乍暖還寒,晝夜溫差比較大,所以說有“二月休把棉衣撇,三月還有梨花雪”這句諺語,還有句老話“春捂秋凍”,其實就是告訴大家春天的時候脫棉衣要脫的晚一點,稍微要捂一點,以防晝夜溫差比較大,一寒一熱出現受風感冒的情況。不過,捂也要適度,要根據氣溫的變化來穿脫衣服,尤其孩子。比如:早晚氣溫比較低的時候可以多穿一件,中午的時候就可以脫一件;戶外溫度比較低的時候可以多穿,到了室內,家長一定要注意,衣服適當的減一到兩件。
2.規律作息、適度運動:保證充足睡眠,規律作息,以助陽氣生發,增強身體抵抗力,春季天氣回暖,陽光明媚,鼓勵孩子選擇外出活動,比如:爬山、游園都是比較不錯的選擇。周末,如家長想要帶孩子到各個博物館、圖書館等人員密集、比較封閉的地方參觀學習,建議戴好口罩,降低感染風險。
二、飲食方面:營養均衡,藥食同源
1.營養均衡:春天風大、風干、物燥,所以春天的時候很多人會出現口唇干裂、咽干口渴的表現,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一定要保證足夠的飲水,尤其是孩子,同時要注意多吃一些水果和蔬菜,少吃辛辣的食物和油炸的食物,這些均容易化燥傷陰。同時,飲食宜清淡,多吃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的蔬菜水果,如蘿卜、芥菜、薺菜、蘋果、梨等,保證人體必要的營養攝入,提高免疫力。
2.藥食同源:春天出現的流感或者傳染病屬于中醫溫病的范疇,這種表現常常會有發熱、咽痛等風熱證候。建議我們可以通過煮水代茶飲等方式,如:在春天的時候,我們可以用菊花、蘇葉、陳皮三味藥煎湯代茶飲,既可以疏風清熱,還有散寒、和胃的作用。如果食欲不太好,可以加點炒山楂、炒麥芽,如果口干的明顯,也可以加點百合和麥冬等。
三、中醫治療方面:中藥內服,中醫外治
1.中藥內服:中醫治療兒童的急性呼吸道感染具有深厚的理論基礎和豐富的臨床經驗,如果孩子出現呼吸道感染癥狀,家長要適時帶孩子去醫院,請醫生做正確的診斷和治療,中藥治療流感注重整體調理,根據孩子個體差異進行用藥,力求達到最佳的治療和預防效果。但需注意,中藥的使用應在專業中醫師的指導下進行,嚴格把控藥物劑量和服用方法。同時,一定要注意要足量的飲水,尤其發燒的孩子要多飲溫水,可以多吃一些酸甜味的水果以及葉類蔬菜,也可以將青蘿卜或白蘿卜等煮水喝,也可將蘿卜吃掉。
2.中醫外治:在保障安全的基礎上,在家里也可以做很多工作,比如說小兒退熱和化痰的推拿手法。常用小兒推拿有:第一種:“頭面四大法”——開天門、推坎宮、揉太陽、揉耳后高骨,每個穴位按揉1分鐘,能夠疏風解表、緩解頭痛鼻塞。此外,按揉“一窩蜂”和平肝清肺各1分鐘,配合“退六腑”和“清天河水”2分鐘,可以清熱解表、化痰止咳,幫助孩子更快恢復健康。第二種:孩子發燒感冒咳嗽,一定要注意孩子大便,保障大便通暢。中醫有句話,叫“肺和大腸相表里”,肺熱可從大腸而出,通過排便方式把肺熱泄下來。反之,胃腸積熱也會加重肺熱,“如果孩子大便干燥,可以加推七節骨1分鐘、順時針摩腹2分鐘。”
在兒童流感預防領域,中醫養生以其深厚的理論基礎和豐富多樣的實踐方法,展現出獨特且顯著的優勢。通過長期的中醫養生方法,如合理的飲食調養、適度的運動鍛煉以及適當的中藥調理,能夠培補兒童的元氣,增強脾胃功能,使氣血生化有源,從而建立起堅固的抗病防線,有效預防流感等疾病的發生。中醫治療在應對開學季春季流感方面,無論是中藥內服調理機體陰陽平衡,還是中醫外治激發人體正氣,都具有獨特的優勢和良好的效果。
撰稿:王亭艷 烏魯木齊市第一人民醫院
參考文獻
[1]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專題發布會:介紹中醫藥健康促進專項活動進展成效和中醫藥健康養生知識[EB/0L].http://www.natcm.gov.cn/bangongshi/gongzuodongtai/2025-01-20/35717.
來源: Rainbow營養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