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 | 周舒義、平生
某些抗抑郁藥或加劇癡呆癥患者認知能力下降
根據《BMC醫學》(BMC Medicine)2月25日發表的一項研究,一種抗抑郁藥(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SSRI)與癡呆癥患者認知能力下降速度加快有關。作者認為,有必要開展進一步研究,以評估不同抗抑郁藥類別對癡呆癥患者的風險差異。
抗抑郁藥被廣泛用于癡呆癥患者,以改善焦慮、抑郁、攻擊行為和睡眠障礙等神經精神癥狀。論文作者Sara Garcia Ptacek表示,“抑郁癥狀既會加劇認知能力衰退,又會損害生活質量,因此對其治療至關重要。我們的研究結果可以幫助醫療人員為癡呆癥患者選擇更合適的抗抑郁藥物。”
2007年至2018年期間,研究人員在瑞典開展了一項基于人群的隊列研究,納入18740名平均年齡為78.2歲的癡呆癥患者。研究者通過“簡易精神狀態檢查量表”(MMSE)評估患者的定向能力、短期記憶等認知功能。SSRI是研究隊列中最常見的抗抑郁藥,占所有抗抑郁藥處方的64.8%。
結果表明,高劑量的SSRI與嚴重癡呆癥風險增加有關。SSRI攝入量超過1個DDD(每日限定劑量,即通常處方藥物的平均劑量),認知評分每年額外下降0.42分。其中,依他普侖與認知能力下降最快相關,其次是西酞普蘭和舍曲林。這種關聯在重度癡呆癥患者中更為密切。研究還發現,在診斷時或之后至少服用一種SSRI的癡呆癥患者,骨折和全因死亡的風險更高。與女性相比,男性在服用抗抑郁藥時認知能力下降速度更快。
作者提醒,個別患者癡呆癥的嚴重程度可能會獨立導致認知能力下降,因此很難將觀察到的效果完全歸因于抗抑郁藥的使用。他們補充道,未來需要開展更多研究,以闡明特定抗抑郁藥與癡呆癥患者認知能力下降率之間的相互作用。
人工甜味劑或危害血管健康
從無糖汽水到零糖冰淇淋,人工甜味劑一直被標榜為無負擔的糖替代品。然而,2月20日發表在Cell Metabolism上的一項研究顯示,一種被廣泛使用的人工甜味劑——阿斯巴甜,可能會對血管健康造成不利影響。
研究團隊發現,阿斯巴甜能夠推動動物體內胰島素水平上升。這一變化會進一步引發動脈粥樣硬化,即動脈內脂肪斑塊的堆積。隨著時間推移,這種堆積可能導致炎癥水平升高,并顯著增加心臟病發作和中風的風險。
研究人員連續12周每天給小鼠喂食含有0.15%阿斯巴甜的食物,這相當于人類每天喝3罐無糖汽水。與沒有喂食甜味劑的小鼠相比,喂食阿斯巴甜的小鼠的動脈中出現了更大、更多的脂肪斑塊,并表現出更高的炎癥水平,這兩者都是心血管健康受損的標志。
實驗表明,阿斯巴甜進入小鼠體內后,小鼠血液的胰島素水平激增。論文作者指出,考慮到我們的口腔、腸道和其他組織布滿了引導胰島素釋放的甜味檢測受體,這一結果并不令人驚訝——比蔗糖甜200倍的阿斯巴甜似乎欺騙了受體,使其釋放更多的胰島素。
進一步研究表明,小鼠體內胰島素水平的升高直接促進了動脈中脂肪斑塊的形成,這表明胰島素可能是阿斯巴甜與心血管健康之間的重要關聯因素。在此基礎上,他們深入探究了胰島素水平升高導致動脈斑塊形成的機制,并鎖定了一種名為CX3CL1的免疫信號分子。這種信號分子在胰島素的刺激下表現出顯著的活性,從而在動脈斑塊的形成過程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動脈內的血液流動強勁有力,大多數化學物質通常會在心臟跳動時被迅速沖走。”作者解釋說,“然而令人驚訝的是,CX3CL1并未被沖走。它牢固地附著在血管內壁表面,就像一個誘餌,當免疫細胞經過時,會將它們捕捉并聚集起來。”這些被困住的免疫細胞有許多會引發血管炎癥。
未來,研究團隊計劃在人類身上驗證他們的發現。他們還指出,鑒于血管炎癥與中風、關節炎和糖尿病等多種慢性疾病密切相關,CX3CL1也有望成為心血管疾病之外其他慢性疾病的潛在治療靶點。
研究發現泡茶能去除水中重金屬
適量飲茶有益健康,這不僅是由于其中的風味物質——2月25日發表于ACS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的一項新研究證實,茶葉在沖泡時能吸附鉛、鎘等重金屬,從而凈化水質。
論文作者Benjamin Shindel表示,“茶葉具有高活性表面,這是吸附材料的一種有用特性,也是茶葉能夠迅速將風味化學物質釋放到水中的原因。人們不需要任何額外操作,只需將茶葉放入水中浸泡,它們就會自然地去除金屬。”
紅茶葉的掃描電子顯微鏡圖像,放大300倍。茶葉皺皺巴巴的表面增大了吸附面積。| Vinayak P. David Group/Northwestern University
新研究探索了不同種類的茶葉、茶包,以及沖泡方式對吸附重金屬效果的影響。結果發現,紅茶可以降低包括鉛、鉻、鎘在內所有被測重金屬離子的濃度,沖泡時間越長、水溫越高,吸附效果越好。紅茶沖泡5分鐘,可以將水中的鉛離子濃度降低約15%。此外,碎茶比完整茶葉的吸附效果更好,紅茶、綠茶和白茶的效果優于甘菊茶、路易波士茶和烏龍茶,纖維素茶包的效果優于棉、尼龍茶包。
美國布林莫爾學院的Michelle Francl教授提醒說,“如果你擔心水中含有重金屬,不要以為喝茶就能解決問題。”不過她補充說,這項研究“提出了一些有趣的方向”,有助于開發實用方法來去除水中污染物,這是世界許多地方面臨的迫切需求。
火星也曾擁有沙灘和海洋
2月24日發表于PNAS的一項新研究顯示,火星可能曾經是陽光普照、沙灘柔軟、海浪輕柔的地方。
此前大量基于遙感影像的研究已經發現,火星表面存在干涸河床、沖積扇和三角洲等典型流水特征,表明火星歷史上可能存在大量液態水。然而,關于火星北部低地是否存在古代海洋一直存在爭議。這主要是因為由遙感數據推斷的古海岸線高度分布不一致,以及40億年來火星表面經歷的撞擊、風化和重塑等過程掩蓋了表面直接證據。
“祝融”號登陸點地下傾斜沉積地形的形成過程示意圖。A,潮汐作用下形成的層狀結構;B,隨著古海岸線的后退,液態水消失,沉積作用停止。隨后,長期的物理和化學風化改變了巖石和礦物的性質,形成了火星表面層,導致沉積物被現今的火星表面土壤覆蓋。
一個國際研究團隊利用“祝融號”火星車的數據,在地下10米-35米深處識別出一系列傾角為6°-20°的反射層,連續分布超過1.3公里,且全部朝向北部低地方向傾斜。這些結構與地球海岸沉積物特征高度吻合,其一致性和物理特性排除了風成沙堆、熔巖管道或河流沖積等其他成因。這些沉積物的大規模存在表明,風浪驅動的沿岸輸送為海岸線提供了穩定的泥沙凈流入,并形成了海岸線前積層,這種結構只有在持久穩定的大型水體環境中才能形成,而非僅僅是局部和短暫的融水現象。這項研究不僅提供了火星北部平原曾存在古代海洋的關鍵地下證據,還揭示了火星曾經經歷過長期溫暖濕潤的氣候期,這意味著火星曾長期維持適宜液態水存在的溫度和氣壓條件。
火星36億年前的假想圖。藍色區域顯示了現已消失的Deuteronilus古海洋和海岸線。橙色星標:祝融號火星車著陸點;黃色星標:毅力號火星車著陸點。| Robert Citron
論文作者表示,此次發現的最大意義,是在于將火星液態水的證據從人跡罕至的極地,擴展到了更適合人類活動的中低緯度地區。如果這里曾存在海洋,那么隨著氣候變遷,大量水分可能以地下冰的形式被封存,為未來火星基地的水資源利用提供了可能。
每天鍛煉5分鐘,癡呆癥風險降低41%
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的一項新研究發現,每周進行約35分鐘的中等強度到高強度鍛煉,就能讓中老年人罹患癡呆癥的風險降低41%。
研究小組在《美國醫學主任協會雜志》上發表論文說,他們利用英國一項大型長期調查的數據,分析近9萬名成年人的鍛煉習慣與幾年內癡呆癥發作風險的關聯,得出了以上結論。這些人年齡大多在50歲以上,于2013年至2015年間利用運動手環記錄鍛煉時間。在此后平均4.4年的跟蹤調查期間,有735人診斷出癡呆癥。
分析顯示,日常鍛煉的時間越長,癡呆癥風險的降低幅度越大。與完全不鍛煉相比,每周鍛煉35分鐘到70分鐘可使癡呆癥風險降低60%,70分鐘到140分鐘降低63%,140分鐘以上降低69%。研究人員表示,這意味著即便一個人每天僅鍛煉5分鐘也會產生較明顯的效果。
以阿爾茨海默病為代表的癡呆癥是導致老年生活質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尚無有效療法。醫學界此前就提出,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預防癡呆癥,但不確定最少要多少鍛煉量才能產生明顯效果。(新華社)
能和大腦“協同演進”的腦機接口
在2月17日發表于Nature Electronics的一篇論文中,研究人員開發出一款基于憶阻器類腦計算芯片的新型腦機接口方案,實現了長期穩定的高效高精度腦電解碼與腦機協同演進。
傳統腦機接口面臨兩大挑戰:人腦是一個復雜的動態系統,腦電信號存在很強的變異性,使得腦機之間的長時程互適應能力較弱,工作性能隨時間下降嚴重;同時,隨著應用場景擴展,腦電信號采集的通道數急劇增長,解碼算法也變得更加復雜,為腦電高效實時處理帶來巨大挑戰。
團隊研制了一款128Kb規模的憶阻器芯片作為自適應腦電解碼器,構建了完整的腦機接口系統。該憶阻器芯片采用單步解碼策略,將計算復雜度降低6.5倍,同時減少了憶阻器非理想特性對計算精度的影響。相比傳統CPU方案,憶阻器芯片方案的歸一化解碼速度提高了2個數量級,能耗降低了3個數量級。團隊還開發了交互式更新框架,利用誤差相關電位(ErrP)作為大腦對憶阻器解碼結果的反饋信號,在實驗過程中動態累計新樣本用來更新憶阻器解碼器,使其能夠與動態變化的腦信號協同演進、相互適應。在十名被試參與、平均長達六小時的人機交互實驗中,具有協同演進能力的腦機接口比傳統接口的解碼準確率提高了約20%。在該實驗中,大腦和解碼器的貢獻比例呈現動態變化:初期以解碼器自適應更新為主,隨著時間推移,大腦貢獻逐步增加,最終達到兩者的動態平衡,展示了腦機協同演進的過程。
利用新型腦機接口,實時腦控無人機飛行 | Nature Electronics
研究人員表示:“這項研究首次提出了腦機協同演進的概念。利用憶阻器的高能效存算一體與電導原位更新的特點,基于類腦芯片的自適應腦電解碼在硬件效率和解碼準確率上均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不僅適用于各類腦機接口系統,還可拓展至神經調控、運動康復、虛擬現實等應用領域。”
一周AI行業觀察
《柳葉刀-數字醫療》(The Lancet Digital Health):“AI輔助篩查顯著提高癌癥檢出率,已然跨越了改變乳腺癌篩查實踐的臨界點,雙人讀片或將成為歷史。”
MASAI試驗是全球首個評估AI輔助乳腺鉬靶X線攝影檢查的隨機對照試驗,在瑞典乳腺癌篩查項目中開展。一項新研究對MASAI試驗105915名參與者進行分析,發現與放射科醫生的標準雙人讀片相比,AI輔助篩查使癌癥檢出率提高29%(每1000人檢出6.4例vs每1000人檢出5.0例,P=0.0021),侵襲性癌癥早期檢出率提高24%;召回率和假陽性率有小幅升高,但不顯著。此外,AI輔助策略還使醫生讀片工作量減少了44.3%。
微軟CEO薩蒂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如果我們說這就像工業革命,那就要實現工業革命式的增長。……我們自稱取得了一些AGI(通用人工智能)里程碑,但在我看來,這只是無意義的數字游戲,真正的基準應該是:世界經濟增長率達到10%。”
納德拉在2月19日的播客訪談中表示,他對AGI的超前炒作感到厭倦。
xAI:“Grok 3現已免費提供(直到我們的服務器崩潰)。”
2月20日,埃隆·馬斯克的AI公司xAI在社交媒體X上表示,旗下人工智能Grok 3將向所有用戶免費開放。
Anthropic:“Claude 3.7 Sonnet在編程和前端Web開發方面表現出了特別顯著的改進。”
2月25日,Anthropic發布全球首款“混合推理模型”Claude 3.7 Sonnet,其既能提供接近即時的響應,也能展示分步驟的詳細思考過程,從而提高在數學、物理、指令遵循、編程等方面的表現。此外,同步推出的Claude Code命令行工具能幫助開發者完成一系列工程任務,支持搜索和編輯代碼、運行測試、提交代碼到GitHub等操作。
OpenAI CEO薩姆·奧爾特曼(Sam Altman):“好消息是,這是第一個讓我感覺像在和一個有思想的人交談的模型。有幾次我靠在椅子上,對于能從AI那里得到真正有用的建議感到驚訝。壞消息是,這個模型龐大而昂貴。”
2月27日,OpenAI發布GPT-4.5的研究預覽版,稱這是OpenAI迄今最大、最好的聊天模型。借助無監督學習,GPT-4.5的交互體驗更自然,知識更淵博,也更加善解人意,展現出更高的“情商”。
特 別 提 示
1. 進入『返樸』微信公眾號底部菜單“精品專欄“,可查閱不同主題系列科普文章。
2. 『返樸』提供按月檢索文章功能。關注公眾號,回復四位數組成的年份+月份,如“1903”,可獲取2019年3月的文章索引,以此類推。
版權說明:歡迎個人轉發,任何形式的媒體或機構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和摘編。轉載授權請在「返樸」微信公眾號內聯系后臺。
來源: 返樸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