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日是第11個世界艾滋病零歧視日,主題為“我們同舟共濟”(We stand together)。**旨在倡導消除歧視、平等關愛的社會理念,動員社會各界積極參與到艾滋病防治工作中來,同心協力、團結一致、同舟共濟,共同消除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歧視,維護感染者的合法權益。

消除艾滋病歧視,有利于終結艾滋病。

對艾滋病歧視說“不”,是社會進步的標志,全社會對艾滋病感染者的包容和關愛。

重新認識艾滋?。?/p>

從“絕癥”到“慢性病”

1、病毒可控,生命可續

現代抗反轉錄病毒治療(ART)已能將艾滋病從“致死病”轉變為可控的慢性病。感染者堅持治療,壽命與常人無異,且血液中的病毒載量可降至“檢測不到”(U=U原則)。

這意味著感染者通過治療不僅保護自身健康,更徹底消除了通過性行為傳播病毒的風險。

2、傳播途徑明確,日常接觸零風險

艾滋病僅通過血液、母嬰和性接觸傳播。共餐、擁抱、游泳、蚊蟲叮咬等日常行為不會傳播病毒??茖W共識早已明確,恐懼源于無知。

歧視的根源:

信息滯后與道德偏見

1、職場歧視

部分企業強制入職檢測,感染者遭遇解雇或晉升阻礙。

2、醫療排斥

個別醫療機構拒診或泄露隱私,加劇感染者心理創傷。

3、家庭暴力

感染者被家人孤立,甚至被迫放棄撫養權。

這些歧視背后,是公眾對病毒傳播途徑的誤解,以及將艾滋病與“道德污點”錯誤綁定的陳舊觀念。

全球行動:

法律、教育與科技共筑平等

1、法律護盾:用制度對抗偏見

全球130多個國家立法禁止艾滋病就業歧視,中國**《艾滋病防治條例》**明確保障感染者就醫、就業等權利。2023年,某地法院首次判決“艾滋病職場歧視案”勝訴,標志司法實踐的重大進步。

2、教育破冰:讓科學取代謠言

荷蘭、瑞典等國將艾滋病科普納入中小學課程,使用“病毒生物學+反歧視教育”雙線教學,培養年輕一代的科學認知。

社交媒體平臺推出“艾滋病真相”標簽,邀請醫學專家直播答疑,擊破“特效藥詐騙”“血液傳播恐慌”等謠言。

3、科技賦能:匿名檢測與隱私保護

自檢試劑盒、匿名檢測App的普及,讓更多人能安全獲知感染狀態。區塊鏈技術應用于病例管理,確保感染者隱私不被泄露。

每個人都是

零歧視的推動者

1、如果你是普通人

主動學習權威知識(如中國疾控中心、WHO發布的指南),拒絕傳播未經核實的謠言,用平等態度對待身邊的感染者。一個微笑、一次握手,勝過千言萬語。

2、如果你是雇主/教育機構

建立反歧視制度,提供公平機會;開展員工/學生科普培訓,營造包容環境。

3、如果你是感染者

法律是你的后盾,治療是你的武器。加入患者互助組織,用親身經歷打破偏見。

湖南師范大學附屬湘東醫院專家表示,實現艾滋病零歧視,不僅是對患者個人權益的保障,也是對整個社會文明進步的推動。

通過消除歧視,我們可以為患者創造一個更加寬松、包容的社會環境,使他們能夠勇敢地面對病情,積極接受治療,從而提高生活質量,減少病毒傳播的風險。同時,零歧視的實現也有助于推動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深入開展,為實現全球艾滋病防控目標貢獻力量。

讓我們攜手共進,以愛之名,消除歧視,共同創造一個無艾、有愛、平等、健康的美好世界。

來源:湖南師范大學附屬湘東醫院 宣傳法制科

關注@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

(編輯YT)

來源: 湖南師范大學附屬湘東醫院 宣傳法制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