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天,全國多地經歷了一次天氣“爆暖”,南方一些地區甚至炎熱如夏,剛準備脫掉厚衣服,寒潮又來“敲門”。
中央氣象臺3月1日18時繼續發布寒潮黃色預警:受寒潮影響,預計,3月1日20時至3月4日20時,我國中東部氣溫將自北向南先后下降6~10℃,其中,華北南部及其以南的大部地區降溫12~16℃,部分地區降溫18℃以上;4日早晨,最低氣溫0℃線將南壓到江漢至沿淮一帶。另外,青藏高原北部和西部有6~10℃的降溫。
其中,預計,3月1日20時至3月3日20時,東北地區中東部、華北中南部、黃淮、江淮、江漢、江南中西部、華南北部以及青藏高原北部和西部等地將降溫6~8℃,其中,吉林東部、華北南部、黃淮中西部、江漢、江南西部等地的部分地區降溫10~14℃,局地降溫幅度可達16℃以上。
圖片來源:中央氣象臺
為啥春天的氣溫忽高忽低,像玩過山車?一會兒冷得要命,一會兒又熱得要死,我們又該如何應對?
01 春季的氣溫為什么像個頑皮的孩子?
(1)冷空氣活動頻繁
春季是冬季向夏季的過渡季節,冷空氣勢力雖逐漸減弱,但仍會不時南下。當較強冷空氣來襲時,會使氣溫迅速下降。
(2)暖濕氣流增強
隨著太陽直射點北移,來自低緯度的暖濕氣流勢力不斷增強,向北推進。暖濕氣流與冷空氣相遇,二者勢力相當,就會形成鋒面。在鋒面附近,天氣變化復雜,氣溫波動明顯。
(3)西風帶環流變化
春季,西風帶大氣環流形勢處于調整轉換階段,中高緯度大氣環流可能由高壓控制轉為低壓系統影響,或者相反。當高壓脊控制時,天氣晴朗,太陽輻射強,氣溫升高;而當低壓槽或冷渦移來時,氣溫則會下降。
(4)副熱帶高壓北抬
副熱帶高壓在春季逐漸北抬,其邊緣的暖濕氣流向北輸送,可使我國中東部地區氣溫升高。但副熱帶高壓的位置和強度并不穩定,當它退縮或減弱時,暖濕氣流減弱,氣溫可能隨之下降。
(5)太陽輻射角度變化
春季太陽直射點逐漸向北移動,地面接收到的太陽輻射逐漸增多,白天氣溫升高。但由于太陽高度角仍未達到夏季的最大值,地面獲得的熱量有限,且不同地區接收太陽輻射的角度和時長差異較大,導致氣溫變化復雜。
(6)地表吸熱散熱差異
陸地和海洋的比熱容不同,陸地升溫快、降溫也快,海洋升溫慢、降溫也慢。春季陸地和海洋受熱狀況不同,在海陸交界處或不同下墊面區域,容易形成溫度梯度,促使空氣流動和天氣系統變化,導致氣溫波動。
(7)植被調節作用有限
春季植被尚未完全茂盛,通過光合作用對大氣的調節作用較弱,大氣中的能量分布不夠均勻,難以有效緩沖氣溫的變化,使得氣溫更容易出現較大波動。
除了以上原因,在全球氣候變化的大背景下,氣候系統的不穩定性增加,極端天氣事件頻發,氣溫與平均溫度的偏離程度增大,使得春季氣溫的波動可能更加明顯。人類活動排放的溫室氣體、土地利用變化等,會改變大氣的成分和性質,影響大氣環流和熱量平衡,增加了春季氣溫變化的復雜性和不確定性。
知識拓展:“爆暖”對人體的影響
春季突然升溫對人體產生的影響可不小,主要表現在:
(1)人體血管會擴張,血流速度發生變化,可能誘發血壓波動,對于高血壓患者而言,會出現頭暈、乏力等不適癥狀。
(2)病毒、細菌活躍度增強,人體呼吸道黏膜更脆弱,易發生感冒、發燒、肺部感染等病癥。身體免疫系統激活,引發炎癥反應,會加重心臟泵血負擔,干擾心血管系統正常調節。
(3)春季植物生長旺盛,花粉、柳絮等過敏原增多,突然升溫可能促使這些過敏原大量釋放,過敏體質的人接觸后,容易出現流鼻涕、打噴嚏、皮疹等過敏反應。
(4)紫外線強度也隨之增強,皮膚對紫外線的耐受性尚未適應,容易引發春季皮炎。
(5)影響人體的生物鐘和內分泌系統,可能使人出現情緒不穩定、煩躁、焦慮等情況。
(6)人體新陳代謝加快,體表血液循環增加,大腦供血相對減少,容易出現困倦、乏力、精神不振等 “春困” 現象。
圖片來源:中央氣象臺
03 “剝洋蔥”式穿衣法
面對忽冷忽熱的春季氣溫,我們該如何穿衣服呢?有一種穿衣方法,叫“剝洋蔥式穿衣法”——就像剝洋蔥一樣,將衣服分層穿著。這種穿衣方式可以根據不同的氣溫和環境,方便地增減衣物,使身體始終保持舒適的狀態,避免因氣溫變化而著涼或過熱。具體方法如下:
早晨出門氣溫較低,可以三層衣物都穿上,保證身體溫暖;
中午氣溫升高,可脫掉外層外套甚至中層衣物;
傍晚氣溫下降,再把脫掉的衣服穿上,有效應對一天中氣溫的大幅波動。
04 每層“洋蔥皮”選什么衣服?也是有技巧的
內層:選擇柔軟、透氣、吸汗的材質,如棉質或竹纖維的貼身衣物。這類材質能快速吸收皮膚表面的汗液,保持皮膚干爽,即使在氣溫升高、身體出汗時,也能讓身體感覺舒適,防止因汗水浸濕衣物而著涼。
中層:選用保暖性較好的衣物,如薄毛衣、抓絨衣等。這些衣物在氣溫較低時能提供良好的保暖效果,而當氣溫上升需要減少衣物時,又可以很方便地脫掉,且不會影響整體的穿著效果。
外層:搭配一件防風、防水的外套,如風衣、夾克或薄棉衣等。春季天氣多變,可能會有風雨,外層的防風防水外套能有效阻擋冷風和雨水,保護身體不受外界環境的影響。在陽光明媚、氣溫較高時,可以將外套解開或脫掉,只穿內層和中層衣物。
除了洋蔥式穿衣法,在穿著基本衣物的基礎上,根據需要添加圍巾、帽子、手套、披肩等配飾。天氣較冷時,戴上厚圍巾、毛線帽和手套,能有效減少熱量散失;氣溫稍高時,可以選擇輕薄的絲巾或披肩,既能起到一定的裝飾作用,又能在早晚溫差大時保暖。
作者:王元紅 天氣氣候高級工程師、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審核:唐芹 中華醫學會科學普及部主任研究員、國家健康科普專家
出品:科普中國
來源: 科普中國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