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暖暖地洗上一個熱水澡確實舒服,但寒冷天氣,是許多疾病的高發期,如果洗澡過于頻繁,很可能帶來健康隱患,尤其是體質虛弱、氣血不足的人。

這樣洗澡偷走抗病力
廣東省佛山復星禪誠醫院中醫內科主任醫師黎家樓表示,冷天頻繁洗澡易使人體內陽氣外泄,導致抗病能力下降。
中醫認為氣候寒冷,人體腠理閉合,陽氣內斂收藏,人們日常起居應無擾乎陽,無泄皮膚,使陽氣不外泄,才符合冷天的養藏之道。若經常洗澡,可使腠理開泄,陽氣外越,衛外功能失職,“邪之所湊,其氣必虛”,風寒濕等外邪容易趁機侵犯人體而致病。
因此,頻繁洗澡可使人體免疫力下降,易著涼感冒,甚至引起支氣管炎、肺炎等呼吸道感染疾病。
洗澡過多會打擾氣血收藏,使五臟六腑、四肢百骸、肌膚腠理得不到氣血溫煦和滋養,特別是本身就氣血虧虛的人,“血虛易生風生燥”,易引起皮膚瘙癢、起屑等。
當然,建議少洗澡不是不洗澡。天冷腠理閉合,人們出汗少,一周洗2~3次即可。
冷天宜少洗澡,可以適當泡腳,不但能解除疲勞、改善睡眠,而且可通過五臟六腑的反射區和溝通全身經脈促進氣血運行,調節和溫養各臟腑組織功能,達到防病、提高機體抵御疾病能力的目的。

一份科學洗澡手冊

建議收藏↓↓↓

01****室外回家不要馬上洗天冷的時候,不要直接進衛生間洗澡,應休息30分鐘至1個小時,讓身體逐漸暖起來后再洗。
02****洗澡前補充水分
準備約500毫升溫水,用1小時左右喝完。洗完澡也應喝一些水,但不宜大口喝,以免一次性大量飲水增加心臟負擔,少量多次飲水為宜。

03****太飽/饑餓不要洗澡
洗澡時,悶熱環境會消耗人體部分能量,加上此時新陳代謝較快,導致人在洗澡時會出現饑餓感。如果沒進餐就洗澡,易感到頭暈、惡心。最好保持五六分飽的狀態,但也不宜吃得過飽。
04****水溫與體溫相當
總的建議是“宜溫不宜熱”。也就是說,對皮膚最合適的選擇是溫水而不是熱水。
這是因為熱水會有一些風險,比如可能會剝奪皮膚的自然保護層,導致干燥和敏感。另外,太熱的水也有燙傷皮膚的風險——并不是開水才會燙傷皮膚,熱水接觸皮膚時間長了后也會引起“低溫燙傷”。
《中國皮膚清潔指南》也給出了具體的思路——洗澡的水溫可以以皮膚體溫為準,如果是夏季,可低于體溫,如果是冬季則略高于體溫。
具體來說,大概在 38~40℃ 會比較合適,42℃ 或以上就算有點熱的了。
不過這不是絕對的,只適合大多數的人,因為:· 如果是泡澡,當身體大部分會浸沒在水中,溫度再降一點都覺得暖和;

· 如果是淋浴,尤其是浴室本身很冷時,花灑的溫水噴出來后,到皮膚的溫度會降得比較快,可能需要稍微調高一點才能讓自己覺得舒適;

· 另外,不同人對溫度的主觀感受差別很大,這個溫度對小部分人來說會冷得起雞皮疙瘩。

05****控制洗澡時間
10~15分鐘左右為宜,以免長時間處于封閉、不透氣的環境,導致身體缺氧、供血不足。浴室要有通風設備,可用換氣扇促進空氣流通。
06****洗后做好保暖
洗完突然冷刺激會引起冠狀動脈驟然收縮,一定要把身上的水擦干,披上睡衣,待身體逐漸適應外面溫度后再走出浴室。來源丨新華網綜合自新華社、生命時報

初審丨陳嘉琦

復審丨魏星華

終審丨韓永林

來源: 新華網綜合自新華社、生命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