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工智能的飛速發展,在春節晚會機器狗的表現, deepseek給股票市場股市帶來的震動,讓人們越來越關注人工智能的發展,讓我們最擔心的是,人工的智能發展,會不會替代我們的工作?人工智能發展速度已超出我們的想象,所以,我們必須做好下一步的準備,教學可以用AI,文獻閱讀可以用AI等等,還有人工智能也不能介入的嗎?我們一直以為,人工智能可以替代重復的工作,但現在,我們發現,沒有什么領域是不可以被取代的!醫學界哪個領域先被替代呢?

1、AI會替代醫生嗎?

當前,AI強大的數據加工與分析功能,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其診療水準比經驗豐富的醫生相當,這讓年輕醫生感到了一定的壓力。眾所周知,在一些重復性較高的工作中,AI輔助系統可以發揮重要的作用,這是人工智能的強項,甚至可以幫助醫生發現一些難以發現的易遺漏的病例。當病人到醫院做血液檢查時, AI可能會變成判斷“細菌/病毒感染”的第一人,而門診醫師只需要根據病人的病情確認最后的診斷。然而,在醫師眼中,醫師不僅要為病人提供生理治療,還需要為病人提供人性化的護理,給予患者人文關懷,使醫療服務更有溫度,而這是 AI無法替代的。就像是一名外科醫生,從哪個位置開刀、怎么縫合,這都是 AI能學到的。當前,AI輔助手術的重點是手術導航,而手術機器人大部分為導航系統。此外,在護理工作中,對病人意見的反饋仍是人工智能的弱項。另外,當前人工智能研究多以醫生的個人經驗及單模態數據為基礎,缺少對患者個性化狀況的全面考慮。

2、人工智能發展的今天,醫學界哪個領域先被替代?

你有沒有在等待醫療影像檢查時感到焦慮?目前,人工智能可以從大量影像中檢測微小病變,如骨折、肝癌等,從而達到早期診斷的目的。在您進入一家醫療機構時,人工智能就會根據的病史信息,為您制定一套診斷和治療計劃。通過對特定的醫療大數據進行智能化清理, AI可以建立針對性的診斷和治療策略。還能提供智能用藥服務,不僅是針對病情的需要,還可以為患者提供合理的治療方案。還有智能化的處方調配與審核。當從診室出來,藥物已準送到您的手上。它還可以為您提供用藥指導,教您如何使用藥物,并監測和提醒您用藥的注意事項。在手術室中, AI也發揮著巨大的作用。手術室的智能導航能夠對醫療影像進行深入的挖掘與分析,從而幫助醫師進行外科手術的精確位置及風險性評價。在外科手術過程中, AI扮演著“智慧導航”的角色,可以讓外科醫師作出更精確的手術,減少術后的風險和并發癥。醫療服務的智能化提升是基于大數據與智能模型,通過 AI構建成本控制等系統,輔助醫療機構優化資源分配,使管理過程更加自動化。并能對醫師開出的藥方進行監控與提示,保證患者用藥的有效性。

3、人工智能發展得這么快,10年后哪些醫學專業沒有前途

影像學有關的專業,如影像醫學等。還有醫學檢驗技術等檢驗醫學、藥劑學等藥學相關專業、生物醫學研究等基礎醫學研究專業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一些微創外科等外科專業、公共衛生等涉及健康管理的專業、護理學等護理學相關專業也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人工智能的發展將使醫療行業發生新的變化,一些學科或許會受影響,但并非完全消失。可能會進行轉型與融合。將來,醫療人員應了解人工智能的運用知識,掌握人工智能工具,提高診治效率。在患者溝通等人工智能所替代的領域中發揮優勢。同時,醫務人員要與時俱進,緊隨時代的發展,不斷學習新知識與新技能。在選擇醫學專業時,可以將人工智能無法取代的學科作為重點,比如,康復醫學、精神醫學等。

結論:總之,人工智能將在影像診斷、基礎醫療等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但是要真正取代醫生還需要一段時間。人工智能只是一個工具,并非終點。為了促進健康產業的發展,醫療人員必須和人工智能合作,提升自身的醫療水平。

作者:張雨薇 重慶大學

來源: 健康科普宣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