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導管腺癌(PDAC)作為一種預后極差的惡性腫瘤,其早期診斷困難且治療手段有限,給患者的健康帶來了巨大威脅。近年來,隨著免疫治療在癌癥治療領域的顯著進展,特別是針對腫瘤特異性抗原的個性化疫苗的研發,為PDAC治療帶來了新的希望。
近期,發表于《自然》雜志的一項研究,探索了一種由體細胞突變衍生的新抗原mRNA-lipoplex疫苗在PDAC治療中的潛在應用,全面評估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并分析疫苗誘導的免疫反應特點。通過這一研究,以期為PDAC患者提供更加精準、有效的治療策略,為改善患者預后和提升生活質量貢獻力量。

研究過程

本研究采用了一種基于尿苷的mRNA-lipoplex疫苗,該疫苗專門針對PDAC患者體內的體細胞突變衍生的新抗原進行設計。在Ⅰ期臨床試驗階段,研究招募了19名已經接受手術切除的PDAC患者,并將他們隨機分為接種疫苗組和對照組,以確保試驗的公正性和結果的可比性。接種疫苗組的患者在術后不僅接受了atezolizumab(一種PD-L1抑制抗體)的免疫治療,以解除腫瘤細胞的免疫抑制,還接種了個體化的mRNA-lipoplex疫苗,而對照組則僅接受標準治療。

隨后,研究進入長期隨訪階段。在這一階段,研究人員對接種疫苗組的患者進行了長達3.2年的密切隨訪,詳細記錄并分析了他們的RFS(無復發生存期:從治療開始到腫瘤復發、遠處轉移或患者死亡的時間間隔)和OS(總生存期:從治療開始到患者死亡的時間間隔),以全面評估疫苗的長期療效。同時,研究還深入分析了疫苗誘導的免疫反應特點,包括免疫細胞的類型、數量、活化和持久性等,以期揭示疫苗的作用機制和潛在優勢。
研究結果

1.安全性和有效性

Ⅰ期臨床試驗顯示,接種疫苗組的安全性良好,未出現嚴重不良反應。在RFS方面,接種疫苗組顯著優于對照組(中位RFS未達到vs.13.4個月,P=0.007);同時OS顯示出延長趨勢,但尚需進一步數據以確認其統計學意義。

2.疫苗誘導的免疫反應

研究發現,接種疫苗組誘導了針對新抗原的高強度、多功能CD8效應T細胞反應。簡單來講,接種mRNA-lipoplex疫苗后人體產生了大量且功能強大的免疫細胞,這些細胞能更有效地識別和攻擊腫瘤細胞,為癌癥治療提供了新的希望。通過CloneTrack技術(用于監測疫苗誘導的T細胞克隆擴增情況),研究人員追蹤了疫苗誘導的T細胞克隆的來源和壽命,發現這些克隆具有估計的多年壽命,近四分之一的克隆估計具有數十年的壽命。同時,疫苗誘導的T細胞克隆在接種疫苗后能夠保持長達3.6年的對腫瘤細胞的精準打擊能力。

3.疫苗免疫和癌癥復發

在長期隨訪過程中,兩名接種疫苗的患者出現復發。研究發現,這兩名患者的疫苗免疫力較弱,累積疫苗免疫力較低。此外,研究人員對復發性PDAC的突變譜進行了分析,發現疫苗誘導的T細胞靶向亞臨床癌癥克隆,疫苗耐藥的一種機制可能是克隆逃逸。簡單來講,盡管疫苗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誘導免疫反應攻擊癌癥細胞,但在某些患者中,由于疫苗免疫力不足或癌癥細胞的逃逸機制,癌癥仍有可能復發。這為未來改進疫苗設計和治療策略提供了重要的研究線索。

未來展望

此項研究為PDAC治療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個性化mRNA疫苗在提高PDAC患者的RFS和OS方面顯示出潛在的應用價值。未來,需要進一步擴大樣本量,開展多中心、隨機、對照的III期臨床試驗,以驗證本研究的結論。我們期待進一步的研究能帶來更多好消息,使該疫苗成為胰腺導管腺癌治療的新選擇,為更多的患者帶來希望,并助力癌癥治療取得新突破。

參考文獻:

Sethna Z,et al.RNA neoantigen vaccines prime long-lived CD8 T cells in pancreatic cancer+.Nature(2025).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4-08508-4+

來源: 康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