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的《中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版)》提供的數據,我國每8個成年人就有1個糖尿病患者,其中2型糖尿病占到了90%以上,而2型糖尿病則是由糖尿病前期發展而來。

可以說,健康人一旦到了糖尿病前期,就是亮起了“黃燈”,標志著其將來發生糖尿病,甚至是心腦血管疾病、微血管病變等等一系列健康問題的概率都大大增加了。

一、什么叫做糖尿病前期?

按照《中國成人糖尿病前期干預的專家共識(2023版)》的定義,糖尿病前期是介于健康與糖尿病之間的過渡狀態,其血糖水平包括三種情況(血糖指靜脈血漿血糖,單位mmol/L,下同):

**1.空腹血糖受損(IFG):**6.1≤空腹血糖<7.0,糖負荷后2小時血糖<7.8。

**2.糖耐量減低(IGT):**空腹血糖<6.1,7.8≤糖負荷后2小時血糖<11.1。

**3.混合狀態(IFG+IGT):**6.1≤空腹血糖<7.0,7.8≤糖負荷后2小時血糖<11.1。

糖化血紅蛋白(HbA1c)(5.7%≤HbA1c<6.5%)也可以幫助糖尿病前期的診斷。

二、糖尿病前期的危害

糖尿病前期的危害不僅僅是血糖升高這么簡單,它能帶來的風險遠超普通人的預估。

**1.增加糖尿病發生的風險:**我國的大慶研究表明,未進行任何干預的糖尿病前期患者,每年約有7%進展為糖尿病,30年的累計糖尿病患病率能達到95.9%。

**2.增加心腦血管疾病發生的風險:**與正常人相比,糖尿病前期人群發生冠心病、卒中的概率都會增高。

**3.增加微血管病變發生的風險:**人體微血管在長期高血糖的作用下會發生改變,引發視網膜、腎小球、周圍神經的病變。

**4.增加腫瘤發生的風險:**研究表明,糖尿病前期罹患肝癌、胃癌、結腸直腸癌、乳腺癌等風險都有所增加。

**5.增加癡呆發生的風險:**研究表明,血糖升高和癡呆風險增加有關聯。

**6.增加抑郁癥發生的風險:**我國一項研究顯示,患有糖尿病前期的人發生抑郁癥的風險也有所升高。

三、糖尿病前期的篩查

1.什么人需要進行篩查?

糖尿病前期、甚至是2型糖尿病的患者,很多都沒有明顯的臨床癥狀,是在體檢或者篩查時才發現血糖有異常的,建議有以下任何一個及以上危險因素的人群,都要進行篩查,如表1所示:

2.怎么進行篩查?

具體的篩查方法為兩點法:即空腹血糖加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2h血糖

如果篩查結果為正常,建議每3年復查一次;篩查結果為糖尿病前期者,建議每年復查一次。

四、糖尿病前期如何進行干預?

《中國成人糖尿病前期干預的專家共識(2023版)》建議對糖尿病前期人群進行分層管理,分層依據為發生糖尿病的風險,如表2所示:

所有糖尿病前期人群都應該進行生活方式干預,高風險和極高風險的人群在生活方式干預的基礎上可以考慮直接聯合藥物治療。

1.如何進行生活方式干預

**減肥:**干預的目標是超重或者肥胖的個體,體重指數(BMI)達到或者接近24 kg/㎡;其余人群體重至少下降5%(如70 kg減3-5 kg)。

**減少能量攝入:**超重或者肥胖的個體,每日飲食總熱量應減少500-750kcal;其他人群每日應減少總熱量400-500kcal。

**限制飽和脂肪酸:**少吃動物油、肥肉。使飽和脂肪酸攝入占總脂肪酸攝入的30%以下。

判斷脂肪好壞小貼士:常溫下呈固態的(如牛油、豬油)多為飽和脂肪酸,而液態的(如葵花籽油、花生油)則是不飽和脂肪酸。

限鹽(每日<5g):每日鹽<5 g(約一啤酒瓶蓋)。

**運動:**指南建議,每周中等強度體力活動至少150分鐘。比如快走、跳舞、騎自行車、打網球、游泳等等。中等強度簡便判斷法是這一類的活動在做的時候可以說一整句話,而不用停下來喘氣。

此外,戒煙、限酒、保持每晚睡眠時間7小時左右,對生活方式干預也非常的有幫助。

以上措施干預6個月后,要去醫院復診以判斷干預的效果,如果療效不明顯,可以考慮進行藥物干預。

2.如何進行藥物干預?

糖尿病前期人群進行藥物干預首選二甲雙胍和阿卡波糖。其他藥物長期應用時應全面考慮費用、不良反應、耐受性等因素。

提醒大家注意,切記不可自行購藥,藥物應用需嚴格遵醫囑。用藥時要從小劑量開始,逐步調整,同時定期復查,定期檢查肝腎功能。

您最近查血糖了嗎?對于自己的血糖還有什么問題,歡迎留言!

**記住:**糖尿病前期是可逆的“黃金窗口期”!今天的每一口飯、每一步路,都在為未來10年的健康投票!

參考文獻:中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版);表2來自中國成人糖尿病前期干預的專家共識(2023版)

來源: 微信公眾號:醫心全意